一顆車規級芯片投入有多高?沒有幾百萬顆出貨量覆蓋不了成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伴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爲行業的引領者。但是,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國產車規級芯片的發展仍面臨着一系列的挑戰,比如產品成熟度不足、核心技術缺失等,尤其是在高端芯片上,市場佔有率並不高。

現如今,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已是大勢所趨,車規級芯片在整個汽車產業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國產車規級芯片在迎來更大的市場機遇的同時,也面臨着上車難的痛點。

據瞭解,現在一輛國產新能源汽車所需芯片數量大致在1000-1200顆,有的更是超過2000顆。但這其中大多數還是依賴進口,之前汽車行業缺芯的事件依舊曆歷在目,即使是現在仍處於芯片短缺的狀態中。

國創中心主任、總經理原誠寅指出,“車規級芯片作爲汽車產業核心關鍵零部件,決定着中國未來汽車市場的走向。在新的產業發展背景下,打造穩健多元的汽車芯片產業鏈是國內企業的必然選擇。”

底子基礎薄弱,國產芯片上車一直是短板

不同的時期,市場對於產品的定義和需求都不盡相同。從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時代,對智能化的更高需求,使得車規級芯片市場也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整個市場的理念以及戰略也要隨之變化。

作爲行業的參與者,芯擎科技創始人、CEO汪凱博士認爲,從芯片的角度來講,之前車規都是比較簡單的。但是隨着車子不斷的智能化以及電氣化之後,非常需要能夠有一個很好的高算力的芯片取代目前的小芯片。

對於國產車規級芯片來說,以前更多的是簡單替代、打補丁的做法,沒有深入的研發與具體的戰略規劃,導致現在在面對巨大的需求面前,顯得有些被動。與此同時,這兩年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也讓更多的終端用戶、車企等認識到自主產品的重要性,因此會更多的與成熟的國產企業嘗試着去合作,來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的自主性以及安全性。

“未來電動化、智能化新場景下面,中國車企不是跟隨戰略,是並跑甚至領跑,新場景下我們要定義自己的應用和產品”,在原誠寅看來,國產汽車芯片廠商不僅要服務國內的車企,更要服務國際車企,提升自身的影響力,這樣才意味着我們產業鏈水平達到世界領先。

不過,話雖如此,成長突圍談何容易。近幾年,國產汽車芯片發展是很快,但是國產芯片上車,依舊是短板和痛點。一方面,是自身的底子基礎相對薄弱,要解決的問題不單是研發,還要考慮到IP設計能力。投資環境的變差,也影響了企業的融資。另一面,芯片量產後,如何說服整車廠願意去使用,則是更難的問題。

一顆芯片,沒有百萬銷量回不了本

做車規級芯片不是一朝一夕,是一個長週期的活動,從定義、設計、流量到量產等需要三五年時間,這還是速度快的情況下。需要指出的是,國產芯片企業壓力確實很大,但現在也是最好的時機。

簡單來說,如果你進到一個下降衰退的產業中,做的再好,不可能獨立扭轉產業發展。對比下,新能源汽車賽道高速發展,跟着產業高速發展期,能順勢而爲,就能發展起來。

如何能衝出重圍,這是每一個芯片企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對此,原誠寅認爲,自主產品進入到主機廠使用的供應鏈體系當中,要更多強調產品力,要做的比國外更有特點,更有技術優勢,更有好的性價比,才能往下走。

而在汪凱的理念中,很多時候只有和高端產品對標的時候,纔能有引領力,真正使芯片水平提高起來。因此,可以看到,芯擎科技在一開始就在做高端汽車芯片,已經實現量產的7納米車規級SoC芯片“龍鷹一號”也是和高通對標,目前已經給吉利、一汽等車廠供貨。

“一個芯片肯定不能只用一款車,要不然成本永遠搞不回來。今年會達到20萬片,明年會達到百萬級,除了吉利系,還有其它車廠都會上車。”

不過,由於前期巨大的投入,即便是在明年百萬級的預期下,也不能覆蓋“龍鷹一號”的成本。汪凱透露,一顆芯片,真正要達到回本,沒有幾百萬顆肯定做不到。“我相信今年收入1億,明年3到5億,後邊10多億。這個速度上來以後,也是希望到2025年做IPO,將來不只是一款芯片,除了智能座艙,還有智能駕駛,還有其他域的都可以做。”

對於目前正在進行中的自動駕駛芯片項目,鈦媒體App獨家從汪凱處獲悉,明年一季度這款芯片將會流片,性能對標英偉達,順利的話會在7月份量產交付。

中國要有自己的車規芯片測試標準體系

衆所周知,相比較手機等消費級電子芯片,車規級芯片有着更爲嚴苛的測試環境以及標準,在設計、生產、可靠性認證等階段都有各自對應的檢測標準,比如ISO26262、AEC-Q001等。不過,這些基本都是以國外標準爲主,中國也應該有符合自身國情的標準。

“到底怎麼樣纔是智能車,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標準,尤其從芯片角度出發,什麼是可靠的,國內應該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標準”,汪凱表示,“標準需要有芯片廠商配合,尤其是製作高端芯片的廠商,這樣我們知道標準在什麼地方。我們的測試標準需要不僅要滿足國內的要求,同時滿足國際的要求,這是一個融合的過程。這樣所有芯片測試就不需要搞兩次,通過一次測試就能夠完成國內和國外的對標。”

中國是電動化先導者,要研究新的標準是什麼,再轉成對芯片要求和測試方法。並且,涉及到芯片本身智能化要求非常高,安全性本身帶來很多安全機制,包括新型模塊的使用,怎麼測評,這又和中國國情相關。中國場景下和西方場景下完全不同,也要提取它的特徵進行測試,然後達標。

國創中心首席專家雷黎麗也指出,“車規芯片標準體系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完全推出來,目前出去徵求意見稿,事實上它已經開始在各個行業當中訴求非常高了,已經有白皮書出來了。這個標準引領了從車端到芯片端,怎麼把這個標準從應用場景映射到芯片端。”

圖片來源:芯擎科技

據瞭解,國創中心與芯擎科技聯合籌建“汽車SoC芯片前瞻驗證聯合實驗室”,後續將在芯片全生命週期的測試和驗證、算子、工具鏈和編譯器等基礎研發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加快對標國際一流水平的車規級芯片在整車廠和一級零部件商的應用落地,以及高端車規級芯片國產化替代進程。

汪凱認爲,這次與國創中心戰略合作和聯合實驗室建立,可以進一步加速“龍鷹一號”和芯擎科技產品在整車廠和一級供應商應用落地,推動高端車規芯片國產化替代。“雙方的合作將有利於國創中心強化車規芯片測試能力,希望通過合作,進一步制訂智能車的標準。”

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需要內與外全面的提升,銷量起來之後,也要將國內的技術和標準帶到國際上去。市場決定場景,場景決定產品,產品決定最後方案,中國標準要有引領性。

“有了國際標準的參考,就有對標了,現在談超越還有難度,先看齊再說”,汪凱說道。(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杜志強,編輯/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