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曾頂着罵名,反對花上千億建大型粒子對撞機,晚節不保?
“一定要建,不建中國將落後30年!”2016年,楊振寧曾頂着罵名,極力反對花2000億建大型粒子對撞機,楊振寧指出:“就算建成,也是給外國人做“嫁衣”,不如把這2000億元用在基礎教育上,纔是真正的‘錢花在刀刃上’!”中科院院士王貽芳卻說:“一定要建,不建中國將落後30年。”當時已經年逾九旬的楊振寧始終“固執己見”,不少人都覺得他“晚節不保”了,竟然想要開歷史的倒車?這是一場關於中國未來科技發展的討論會,會議室內的氣氛十分緊張,頂級科學家們圍坐在一起,討論的焦點是是否要投入2000億人民幣建設中國自己的大型粒子對撞機。如火如荼進行着的會議上,楊振寧的觀點一如既往地鮮明,他堅決反對中國在現階段大規模投資建設粒子對撞機。他停頓了一下,環視了一圈後擲地有聲地道:“2000億不是小數目,與其花在對撞機上,不如投入到基礎教育,培養未來的科學家。”然而對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立馬直言:“楊先生,我非常尊重您的成就,但歐洲早就已經動手了,現在的中國已經不能再等了。如果我們不抓住這次機會,中國未來30年將被世界遠遠甩在後面。”事實上早在2012年,“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就讓全球物理學界爲之震動,這也讓中國的物理學家們產生了強烈的緊迫感。歐洲人已經走在了前面,如果中國再不行動,未來幾十年或許都將跟在別人身後。於是在經過一番研究後,中科院提出了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的計劃,預算高達2000億元,可楊振寧自從得知這個消息後,便開始四處奔走,極力反對。最讓他擔憂的是,中國在高能物理領域的人才儲備並不充足,即便有了最先進的設備,如果沒有足夠的頂尖科學家,最終的成果很可能會被國外的研究人員拿走。上世紀90年代,美國曾經計劃建造一臺超導超級對撞機,預期耗資百億美元,全球多國科學家參與,但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最終卻因資金問題被迫中止。即使是美國都承受不了如此龐大的投入和風險,我們呢?中國的科研資金雖然近年來大幅增長,但也不能這樣揮霍。但王貽芳則有着不同的看法,中國現在不僅有經濟實力,也有足夠的技術能力來完成這個項目。“我們的研究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不能因爲擔心失敗就不去做。歐洲已經開始籌建下一代對撞機,如果我們繼續觀望,等到他們建成,我們再追趕,時間和金錢的代價將更加巨大。”王貽芳的語氣中充滿了緊迫感,“如果我們現在不建,未來30年追趕的難度將成倍增加!”年輕一代的科學家大多站在王貽芳一邊,他們認爲中國現在已經具備承擔這類大型科研項目的能力。如果總是瞻前顧後,不敢冒險,永遠也無法趕超發達國家。尤其是對撞機這樣的設備,一旦錯失機會,將會導致中國在高能物理領域長期處於落後狀態。而支持楊振寧的那些經驗豐富的老一輩科學家,他們深知大型科研項目的風險和複雜性,覺得中國當前的科研基礎還不夠牢固,人才儲備不足。在中國的基礎教育體系中,孩子們從小用大量時間學習英語,直到初二左右纔開始接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學習年齡。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美國家的孩子從小就接受科學啓蒙,對物理、化學產生濃厚興趣,這也是爲什麼這些國家在科學研究方面長期領先的原因。我們與其建個耗資巨大的“空殼工程”,不如先把基礎打牢,培養更多的物理學家,等到時機成熟,再考慮更大的項目。中國要想在高能物理等基礎科學領域取得突破,首先要從教育入手,培養更多的科學人才,打破當前的人才瓶頸。最終無法達成一致的科學家們只能通過投票來做出最後的選擇,結果是11位科學家中6票反對、5票支持。雖然暫時擱置了這個項目,但中國的高能物理研究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基礎,未來隨着人才培養和科研力量的提升,中國遲早會迎來建造自己的對撞機的那一天。當中國的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科研人才充足的時候,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就不僅僅是一個夢想,而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選擇。這場關於對撞機的爭論只是中國科技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小插曲,也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現實:中國的科技崛起,不能僅僅依靠資金和設備的堆砌,更需要有充足的人才儲備和紮實的基礎科研作支撐。(主要信源 :中國青年網《楊振寧反對建超大對撞機 中科院專家反駁:機遇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