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的價格爲何這樣瘋狂
本站教育頻道綜合訊 日前,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北京等19個重點大城市的義務教育在2015年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看似堵住了“遞條子”“送票子”,卻衍生出更加瘋狂的“拼房子”。記者近期走訪發現,儘管多地房屋成交量下降,但各地學區房市場迅速升溫。很多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周邊區域的學區房價格持續上漲,沒有最貴,只有更貴:300萬元買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蝸居”,買了不爲住,只爲名校學位(詳見昨日本報AA5版)。
學區房價如此狂飆般地猛漲,的確令人瞠目結舌,但買房者並非傻子,肯出這麼多錢買一套蝸牛殼,說明這個蝸牛殼背後的附加價值的巨大,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切入來看問題,就會發現,稀缺的不是房子,而是重點小學、重點中學,也就是基礎教育資源相對於龐大的城市人口的稀缺,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
300萬的天價,並非人人掏得起,這也就說明,爲了確保教育公平的就近入學政策,在現實之中卻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和不正常。受教育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但現在卻演變成了財富的博弈,這恐怕是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卻不得不遵守的另一種“叢林法則”。
實際上不僅是北京,在全國各大城市都存在着同樣的現象。最大的區別只是學區房的附加價值的高低之分。在城市擴容和城鎮化的過程中,城市人口急劇膨脹,但學校的數量非但沒有隨之而升,反而因爲開發佔地等原因,而不斷被擠佔被消亡,這是造成最最基本的矛盾。“就近入學”看似公平,但改變不了這個最基本的矛盾,所以纔會成爲學區房價格不斷上漲的推手。
所以,要平抑學區房畸高的房價,還得靠加大教育投入、優化學校佈局,均衡教育資源,特別是要根據城市擴張和人口變化的實際,科學佈局和新建一些學校,讓更多的房子成爲學區房。只有這樣,學區房的價格纔會降下來,唯有如此,纔可能真正推進真正實現教育公平,把財富與權勢從教育資源的分配中逼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