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泰/改革與反改革之間

總統英文日前出席臺中座談。(資料照/民進黨提供)

薛承泰/臺灣大學教授,前政務委員

在選舉中,哪一個候選人不是聲稱是爲了「改革」?哪一個不認爲自己是「進步」的思維?蔡英文總統所領導的民進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在檢討中仍認爲是走在進步正確的改革方向,把問題歸諸於「沒注意到社會大衆跟不上」!作爲國家領導人尚不知問題出在,弄錯了改革的先後順序,看不清改革手段的爭議性

筆者就拿二十餘年前的教改運動爲例,來說明「改革」與「反改革」的辯證關係。1994年4月10日,那天是解嚴後臺灣最盛大的一場遊行,教改團體以「爲下一代而走」爲主題,其中「廣設高中大學」成爲當時最夯的訴求。當天報紙刊出我的投書,提醒大學只能適度擴張,不要盲目追求升格,大學須開始發展特色;顯然,我的提醒被潮流所淹沒!

如今大家都已瞭解人口因素的重要了,弔詭的是,若去查閱當時主張「廣設高中大學」的論述,儘管許多是大學教授,居然看不到有其他人,從人口趨勢來分析擴張;而多數是看着自己的子女爲了升學擠破頭,還有聯考帶來的壓力與考試領導教學弊端,觸發了對該主張的支持。高教擴張因此成爲了社會共識,持不同意見者,指出未來的危機,卻被歸爲「保守」甚至「反改革」!

當年主張擴張者,主要是拿國外例子來比較,而忽略本土人口趨勢。高教擴張到了2001年,大學淨在學率已達50%,我又在報上批判大學擴張的迷思,強調改善階級複製與城鄉差距現象才應是當務之急。值得欣慰的是,該年教育部完成第一本高教白皮書,內容終於述及了大學擴張可能的風險。最令人不解的是,高教又繼續擴張5年,直到2006年,因大學招生首度發生不足時,教育部才喊停。我只好稱這5年的大學擴張爲「白目」!

於是我在2003年,加入黃光國教授所領導的「重建教育連線」,並出書「十年教改爲誰築夢」,以人口趨勢再度提醒高教擴張的危機;同時,我指出當年教改錯置了時空,圓了改革者自己的夢,卻造成下一代的困境浪費了國家寶貴資源。當黃教授針對教改亂象提出「萬言書」時,政府發言人在媒體上指出,教改不成功似乎是因有我們這羣絆腳石

時間又過了15年了,今天大家都清楚,當初號稱的「改革」,歷史已證明爲「反改革」!但是,大學崩盤已揭開序幕,國家社會將付出極高的代價

避免重蹈覆轍

今年大學招生,註冊率低於60%的學校已有17所,明年之後的十年更是一波海嘯!最近康寧大學想要回到原來「專科」的位置,是警覺到後面這波少子浪潮將無法承受;隨後媒體爆出四名斯里蘭卡年輕人受騙,沒進入康寧而進入屠宰場工作,又凸顯了爲了招生而飢不擇食的現象。替大學找出路是政府南向政策的一環,看來也變了調,後續可能會有更多掛羊頭賣狗肉的情事發生。

高教擴張的主張乃出自於對下一代的善意,何以改革的出發點會變成反改革的結果?何以爲下一代「避免重蹈覆轍」,卻成爲下一代的夢魘

歷史是一面鏡子,當國民黨執政時,不少學者主張,學界應站在權力對面,進行監督與批判;如今民進黨執政了,卻認爲改革要成功,需先剷除反改革力量。如果心裡只認定民進黨是「改革者」,那麼這個邏輯就視爲當然!於是乎,有了權力之後,透過「用人」與「用錢」來鞏固改革勢力,消弭反改革力量,自己看不出來哪裡有問題?

民進黨已忘了,一個政權的腐敗,古今中外最客觀的判準,就是「用人」與「用錢」!不當用人與不當用錢,就是「反改革」!最妙的是,還有一些大老仍將自己的正當性,建立在「當年我在改革時,你人在哪裡?」這樣的思維也是「反改革」!

熱門文章》►很開心吳音寧離開了「臺北的紛擾」►我所知道吳音寧靠的那個爸

►看更多【薛承泰】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