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祥蔚/臺灣歷史教育,怎能遺忘了父親母親

先人過去生活點滴,就是臺灣歷史發展縮影。(Photo by pohao liu/Flickr)

臺灣的學校歷史教育這幾年經常引起討論,主要是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提出「同心圓理論」後,臺灣史變成重點,至於中國史則降低篇幅

同心圓的說法當然有說服力,多認識臺灣歷史也是好事,只不過如果真要以人爲出發點,同心圓的圓心是哪裡?當然是家庭。現在的學校歷史課本,強調的是發生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卻忽略了生長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人的歷史。如果臺灣未來的主人翁只知道臺灣這塊土地的歷史,卻不知道自己父親母親爺爺奶奶,或是曾祖父母的歷史,這當然太荒謬。

很多人理所當然都以爲自己的孩子一定知道爸爸媽媽生平故事,也知道爺爺奶奶的生平故事。真的嗎?最好實際確認一下。

許多人常說臺灣是我們的母親,喝臺灣水、吃臺灣米長大,不可不知臺灣歷史。這種充滿人文情懷的說法很好,所以應該瞭解臺灣歷史。同樣的道理,對於真正生我們、養我們的親生母親父親呢?要不要知道他們的歷史?一定要。但是事實卻是現在的學校教育完全忽略了這一塊,忙於上班的家長也忽略了這一塊,家庭的歷史就這麼消失了。

父親母親出生何地、有過什麼遷移、人生歷經什麼大事,爲人子女者豈可不知?同樣的,祖父祖母出生在何地、有過什麼遷移、人生歷經什麼大事?身爲父母者當然應該關心自己的子女知不知道這些歷史。

我曾問過很多大學生,也要求他們針對自己的祖輩們進行口述歷史,結果竟發現:很多年輕人其實對於爺爺奶奶的生平大事已經知道不多,更不要提更上一層的曾祖父母。

合理嗎?當然不合理

我從小孩兩歲便開始跟她們說睡前故事,剛開始說的是童話故事,過了一、兩個月,有天忘了準備童話故事,於是改說自己的生平故事,卻意外發現孩子們更喜歡聽自己父親的真實故事。現在小孩11歲了,我依然每天晚上跟她們分享自己與家人的真實人生點滴,這不只成了親子間睡前溫馨分享的時刻,也讓我可以重新回想自己與先慈先嚴的許多生平點點滴滴。

學習歷史要落實同心圓,就應該從家庭歷史出發:小學生應該要能對自己的父親母親、祖父祖母的生平,說出一個簡短的完整故事;國中生應該要能擴及到曾祖父母,而且要能寫出簡短的家庭傳記;到了高中以上,就要能利用多媒體內容,呈現自己的家庭乃至於家族歷史。

從每一個臺灣家庭的歷史出發,才能構成真正的臺灣歷史,這纔是草根而不受官方意識形態左右的真實臺灣歷史。

好文推薦

賴祥蔚/拒馬囚牢裡的總統

賴祥蔚/數位匯流 廣播的不死之藥何在?

賴祥蔚/擺脫政治,衝500億次播放臺劇問題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賴祥蔚,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以上言論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