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教育重在行爲引領
12月17日,安徽蚌埠一小學老師對學生進行跪拜式孝道教育。趙老師稱,接到一位家長電話,說孩子在家不聽話。於是,第二天上午,趙老師在大課間對學生們進行了感恩教育。趙老師表示,剛開始讓學生跪下來的時候,學生有點不樂意,經過趙老師的解釋,孩子們才接受,立即和老師面對面跪拜父母。
古語云:“百善孝爲先”,孝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也是各種優良品德形成的前提。然而,隨着社會經濟和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及家庭結構的變化,人們的社會意識、價值理念等發生了鉅變,孝道教育正慢慢失去應有的地位。
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對傳承孝道文化、塑造學生品格有積極作用。一方面,孝道教育是促進家庭和睦的一劑良藥。“家有不孝子,常出禍害事。”可以說,孝直接影響着家庭環境和氛圍。另一方面,孝道教育是培育完整人格的堅實基礎。孝文化的核心內涵是“奉養”“尊親”,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感恩、博愛思想。
但是,在筆者看來,孝道教育重在引領,而不是“作秀式”的表演。開展孝心教育,家長的“榜樣”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古人說:“我能孝,自無逆子;子能孝,自無逆孫。”家長的行爲直接影響着孩子,父母孝順上一輩人,盡人子之責,爲孩子做好榜樣,兒女自然能繼承良好的家風。
事實上,很多時候孩子的“不孝”正是家長造成的。如《大學》所言:“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吃飯時,父母先給自己的父母夾菜,孩子看到後就會學着給爺爺奶奶夾菜,當孩子明白了父母爲什麼要給爺爺奶奶夾菜以後,也會自覺地給父母夾菜,孩子的孝道在無形之中得到了培養。可見,孝道教育是可以在父母與孩子交往中滲透的。
孝道教育,本質上是對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塑造。“跪拜式”教育是在集體規範的隱形壓迫下進行的,學生只是被迫捲入其中,是一種非理性行爲,而非自覺行爲。
實際上,落實孝道教育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行動”,從小抓起,從細節抓起,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孝心引導。學校要經常給學生布置孝心作業,藉助日常小事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同時輔以家長的示範作用,孩子的“孝心”定會轉化爲“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