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爲何小紅書抖音頻發金融輿情

近日,中信建投證券的一則實習生“上班打卡日常”視頻在網絡上炸開了鍋。

視頻中,這位實習生不僅炫耀了豪車、高爾夫揮杆的瞬間,更不慎將公司三宗IPO項目的核心細節、客戶信息乃至監管詢證函等敏感信息公之於衆。

這是我們能看到的嗎?遇上了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答案就不一樣了。

高消費的生活細節、投行正在推進的IPO項目,在金融行業普遍降薪、裁員的大背景下,這個瓜“含金量”甚高。

行業信息披露在資本市場上本是嚴肅之事。比如,盡調階段會觸及客戶財務數據、監管問詢函等,都是商業機密,自家IPO項目沒有人願意與外界共享。

實習生的短視頻,無異於一場直播,將金融行業那些“傳說”送到普通人面前。無論是對財富的好奇,還是對私生活的窺探,都是社交媒體拿捏人性的關鍵。

消費主義、炫富、商業機密,算法抓住這些關鍵詞,讓金融圈的瓜火速成爲大衆娛樂的談資。一些用戶把小紅書當做“朋友圈”分享生活,讓私域走向公域。

金融從業者在社交媒體分享生活引發爭議,和社會情緒相連接,早就不新鮮了。

回望2022年,中金公司“90後”交易員妻子的“小紅書炫富”事件仍歷歷在目,限薪令的出臺彷彿是對行業的一次警醒。而今,中信建投實習生的“無心之舉”,不僅讓個人奢華生活成爲談資,更將金融機構內部的敏感信息推向了風口浪尖,讓人不禁感嘆:“金融圈的每一場風,都吹得人心惶惶。”

證監會主席吳清要求淨化“八小時”之外生活圈、朋友圈的話音剛落,券商業又現輿情風波。

此次事件,對中信建投證券的品牌和信譽度造成了直接衝擊。輔導機構的商業機密本應是密不透風的防線,卻因一名實習生的疏忽而暴露無遺,這無疑暴露了公司在管理和風險控制上的重大缺失。

隨着輿情的不斷擴散,被曝光的三家客戶企業也被迫捲入風波之中,給其上市進程和業務合作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這背後,究竟會給投資人帶來多少損失,成爲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面對輿情危機,多家券商迅速行動,將“管理好社交媒體賬號”列爲招聘實習生的基本要求。有的券商甚至開始審查應聘者的社交賬號動態,力求從源頭掐斷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樹欲靜而風不止。風口浪尖的金融行業,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要記住這社交媒體助推下的涼意。

首要且核心的任務是加強社交媒體管理,明確哪些內容可以分享、哪些內容需要保密。同時,對於涉及公司敏感信息的賬號,應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查和監管。

與此同時,構建全員參與的聲譽風險管理文化同樣至關重要。金融機構可以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聲譽風險管理工作,形成全員參與、共同維護公司聲譽的良好氛圍。

此外,建立健全的輿情監測體系、加強與主流媒體的溝通協作以及不斷提升危機公關的應對能力,也是金融機構在新形勢下不可或缺的工作重點。

針對公衆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金融機構應秉持開放透明的原則,積極迴應公衆關切,及時澄清誤解,有效遏制謠言與負面信息的傳播。通過主動發聲、正面引導,金融機構能夠贏得公衆的信任與支持,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

北京商報評論員 嶽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