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分衆最大的敵人?抖音還是小紅書?

10月28號,分衆傳媒發佈了2024年Q3財報:單季度營收32.94億元,同比增長4.3%;銷售費用達到17.29億,同比增8.92%。在奧運會buff疊滿,並加大銷售力度的情況下,分衆3季度營收增速和較上半年有所放緩。

已經成立21年的分衆傳媒,所處的品牌廣告市場,是一片難以設防的百戰之地。環視四周,早已是強敵壓境,列強林立。

誰是分衆最大的敵人?

一些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梯媒友商。實際上,從2006年收購聚衆傳媒,到2018年與新潮傳媒的對壘,再到今年6月號稱行業第三的華語傳媒宣告關停,一直以來分衆在梯媒市場不缺對手,卻先鋒敵手。現如今,梯媒的內戰已經基本結束。

在我看來,分衆最大的危機不會來自梯媒市場內部,而是梯媒作爲一種廣告產品的品類,與其他廣告模式和媒介的競爭。換句話說,分衆要面臨的,不是梯媒的內戰,而是一場品類之戰。

在這裡還是有必要梳理一下分衆的歷程,這樣有助於理解梯媒的價值本質。

攻擂電視廣告

分衆成立之初,廣告預算的大金主都是國際品牌,他們的媒介預算都集中在4A的媒介公司手中,而不同類型的媒體採購劃分給不同的職能部門。

問題來了,分衆這種集合了戶外和電視的媒介,應該切那一部分預算,找4A裡的電視部門還是戶外部門?

2003年,中國的電視廣告規模是300億,戶外廣告是50個億。江南春也意識到,如果把分衆定位成戶外媒體,它廣告價格取決於廣告牌的尺寸大小,在這一點上,它和機場大牌廣告、公交車亭廣告相比,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力。

必須要搶單價更高、蛋糕更大的電視廣告預算!

於是江南春展現了自己定位大師的天賦,將分衆定位是樓宇電視聯播網。

他用電視廣告的銷售語言向廣告公司和廣告主推介分衆,比如用CPRP指標(收視點成本Cost Per Rating Point)與電視做數據對比:當時分衆的CPRP是3381元,而上海地區電視媒體則是6000元左右。

他還跟客戶說,電視一般是在晚上觀看,消費者看完就睡覺,一晚上之後就忘記一乾二淨,廣告的轉化率低,而分衆的廣告屏在白天播出廣告,更加接近消費者作出購買決策的時間點。

經此一役,分衆梯媒點位的廣告價值翻了幾番,第一次攻擂成功,證明了自己是能夠彌補電視的覆蓋短板,而且還比電視媒體更加“物美價廉”的媒體,順利切掉了一部分電視廣告預算。

攻擂品牌廣告

時間到2013年,分衆進入第二個十年,這一年對廣告業和分衆來說,都是意味深長的年份,當年發生了幾個事兒:

第一,百度廣告營收超過央視,成爲新一代廣告霸主,這意味着互聯網在廣告市場唱主角;

第二,分衆在這一年從美國退市,完成了私有化並在A股借殼上市;

另外,今日頭條剛成立一年多,日活才1000萬,小紅書剛剛註冊。

變化在萌芽中孕育,不過當時互聯網沒有動搖電梯媒體的根基,相反卻成爲分衆最大的金主行業。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2018年。當時,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急速崛起,抖音月活破5億,小紅書用戶破1億,微信、微博在廣告領域也是如日中天。2018年分衆傳媒的營收達到145.5億,增速21.12%,除了21年消費市場迎來補償性反彈,導致廣告投放激增外,其餘年份都在逐年下降。

此後,攻守易型,分衆從攻擂的新銳代表,變成守擂方。而他面對的,不再是老態龍鍾的電視媒體,而是咄咄逼人的新晉顯貴。

因爲越來越多品牌尤其是新消費品牌,將抖音、微信、小紅書等平臺作爲品牌廣告投放主陣地,其中抖音在這幾年更是一躍成爲國內最大的廣告平臺。

分衆要守的城池是品牌廣告,本着打不過就加入的方針,分衆在市場中喊出了一句話“雙微一抖一分衆”,現在改成叫一抖一書一分衆,利用捆綁定位的策略,影響廣告主預算劃分。

抖音還是小紅書?

好消息是,抖音不僅吃着碗裡,還看鍋裡。因爲他不止想要廣告費,還要銷售費用。

所以,抖音沒有在品牌廣告領域停留太久,很快其廣告業務轉移了戰略重心,從廣告投放平臺升級成經營平臺:通過給品牌方講「全域經營」的故事,藉助電商業務、生活服務業務來牽引營銷預算。

現如今抖音廣告的發展路徑向阿里看齊,抖音用戶的即時消費越來越多,對很多大品牌的而言,抖音的「用戶收割心智」已經大於「用戶種草心智」。

儘管剛開始的時候,抖音一度對分衆產生衝擊,不過現在對分衆的威脅沒有那麼大了。

目前來看,分衆最大的敵人就是小紅書。

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小紅書2023年的營收達到37億美元,增長85%;淨利潤爲5億美元,首次實現盈利。今年第一季度,銷售額略高於10億美元,淨利潤達2億美元。另據廣發證券的研報,小紅書七至八成收入依然依賴廣告。

我之所以認爲小紅書是分衆最大的敵人,原因除了兩者在覈心用戶以及廣告客羣上有很大重合之外,根本原因是兩者有着一樣的生態位。

根據AIPL的消費者購物鏈路,A(attention注意)、I(interest興趣),屬於購物的前鏈路,P(Purchase購買)、L(Loyalty 忠誠),屬於銷售轉化的後鏈路。

爲了更直觀看出廣告市場的玩家位置,我根據廣告主投放兩個目標(品牌和促銷),做了一張廣告平臺的生態位分佈圖。

當然, 這是一個不怎麼嚴謹的態勢圖,很多平臺也沒有標記出來,不過大概也能表示分衆面臨的競爭現狀:

一直以來,分衆佔據了影響廣告主心智的一端,優勢在於,它牢牢把住了影響品牌心智的這一環,而這一塊雖然比較務虛,卻是很多大型廣告主的剛需。

因爲一旦品牌到了一定生意規模,肯定要做大覆蓋、大曝光的心智投放。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包括阿里、百度、騰訊都沒有對分衆產生實質性根本性的威脅,相反分衆和這些互聯網平臺是可以相互協同的。

這是分衆的護城河,不過小紅書也有過橋梯。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相比於分衆上的廣告,用戶更加信任小紅書上的KOC(關鍵意見消費者)。

分衆和小紅書產生信任的邏輯不太一樣。

分衆邏輯是:大曝光提升品牌認知,由用戶對品牌的熟悉感會產生信任感。

這裡的心理學原理就是:某個刺激在我們面前出現的次數越多,我們對它的好感度往往越高。達成這種效果的前提條件是充沛的廣告預算和飽和式投放。

小紅書是一種信任的遷移,用戶對KOC和筆記內容的信任,帶來對產品的信任。用戶在有消費需求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在小紅書做相關的搜索,看看用戶的使用筆記。這種行爲讓小紅書慢慢在影響消費心智上擁有了統治力。

對廣告主來說,分衆核心價值是立心智,以及拉高溢價。小紅書核心價值同樣也是立心智,以及拉高溢價。

甚至一些品牌有新功能、或者新品牌投放時候,之前一般要在梯媒做轟炸,現在有相當預算投在小紅書的KOC筆記上。

這意味着,小紅書和分衆在心智影響這一環節上,幾乎是完全競爭的。

目前來看,小紅書和分衆其實在業務上還沒有實質性競對,小紅書在人羣曝光效率上,與300萬個梯媒點位還是沒法比,分衆依然有很寬的護城河,價值不可代替。

甚至,分衆在公開場合也在鼓勵品牌在投放配比的時候,按照1:1的搭配,實現更好的營銷效果。

不過品牌廣告市場是一個逐步萎縮的市場,未來的池子會越來越小,兩者目前的「競合狀態」可能就要成爲競爭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