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先鋪路,還是先造車?
自駕車近年在全球市場討論譁然,好不容易製造出來了,卻事故頻頻,或只能在特定路段開啓自駕模式,究竟我們離暢行無阻的自動駕駛還有多遠呢?
交通系統分陸、海、空場域,其中海上的船隻與天上的飛機早就有自駕功能了,原因也不難懂,它們行經的航線開闊無阻,只要雷達一掃,都可以預知行進過程中的鳥羣或暗礁;但陸地就不同了,超速的車輛、闖紅燈的行人、龜裂的柏油路、酒駕的、睡着的、劃手機等的千奇百怪的突發狀況,一次次的挑戰並延宕民衆對自駕車的信心。
1838年,第一條瀝青柏油路出現在德國漢堡;歷經20年,巴黎成爲第一個鋪滿柏油路的城市,而第一部汽車在1885年問世。行路於荒郊野嶺,最怕碰到的就是未經人工鋪設平整的路段,泥濘碎石考驗着車輪,也考驗着人們的耐心。高科技的自駕車要如何在原始的路上馳騁,着實不敢想像。
這讓我想起象牙筷子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意外得到了一雙象牙筷子,一日,覺得這碗實在配不上這雙筷子,於是換了個玉碗;又一日,覺得粗茶淡飯配不上高級餐具,於是天天山珍海味,接着是大理石桌、精緻華貴的地毯,原來使用象牙筷子還需要可以與它搭配的環境,這像極了自駕車目前碰到的窘境,除了自身的高科技,還必須依附成熟的環境生態,方能突顯它的價值。
而現時的環境是有時半夜開車回家,明明路上一隻蚊子都沒有,還是得在路口上乖乖等上90秒紅燈,這時就會想,如果有可以感知路上車輛數目而調整紅綠燈秒數的裝置,尖峰時刻或有緊急事故要加速通行時,交通警察和用路人都能精準的避開無謂的時間耗費。已經進入AI時代了,這個大夢應該近在咫尺。
還好就在近期,臺灣宣佈成立5G智慧杆標準推動聯盟,首屆聯盟會理事長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擔任,根據報導,智慧杆內將搭載5G系統,連通監視器和物聯網。我相信開發這個產線,「滿街自駕車」的願景將更早實現。我不敢期待十年後在自駕車明淨的車窗上,能投影街道詳細資訊或更豐富迅捷的互動內容;但樂觀些,也許以智慧電杆爲首,更多爲自駕車「鋪路」的智慧系統將相應而生,屆時行路不難,而是更加貼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