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晚清真正十大武功高手
清朝末期,中國處於內外交困的歷史大變局之中,外有強敵入侵,內有慈禧太后專權,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俗話說:自古亂世出英雄,在抗擊外敵,內懲奸賊的鬥爭中不斷涌現出來。除了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大刀王五、黃飛鴻、霍元甲外,還有較不爲人知的國父孫中山先生貼保鑣杜心武、太極八卦掌泰斗蕭海川,以及沒有高牆城河可以阻擋得了的輕功高手燕子李三…在這整理10位武學翹楚,稱他們叫晚清真正的「十大武功高手」。
1.大刀王五
京師武林名俠。本名王正誼,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回族。因他拜李鳳崗爲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爲「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成爲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
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又因疾去世。他只得與母親相依爲命,很小便開始幹各類雜活,後來又拜肖和成爲師,爲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滄州當時最有名的武師當屬雙刀李鳳崗。爲了修習更高的武藝,王五便想拜他爲師,卻多次吃了閉門羹,他就長跪李門前以示誠心,李鳳崗爲其精神打動,便收其爲徒。王五不負師父重望,幾年下來功夫已不在師父之下。爲了把他鍛鍊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劉仕龍,一起押鑣,行走江湖。經過幾年的鍛鍊,王五告別了師父,同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後又到北京,經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了鑣師。
光緒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積蓄,加上朋友的幫忙,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區)自開了順源鏢局(後來遷往廣安大街)。順源鏢局活動範圍廣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他規範從業,收費合理,德義高尚,生意十分紅火,很短時間內便聲名鵲起。
王五不僅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愛國義舉更是被人們廣泛傳頌。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峻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卻遭到清廷的貶斥,被革職戍邊。王五出於義憤毅然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回京後,王五便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爲「父武義學」。更爲人們所稱道和廣爲流傳的是王五與譚嗣同的交往。王五俠義心腸,與譚嗣同兄弟相稱,傳授譚武藝刀劍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898年,戊戌變法進入高潮,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在此期間,王五擔負起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爲表白自己變法決心,醒悟大衆,甘願受捕。王五得知後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買通獄吏,還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卻被譚嗣同堅決拒絕了。9月27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剛毅監斬於宣武門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後悲痛欲絕。
1900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衆積極參加,與義和團衆並肩作戰,殺洋人,攻打教堂。後因義和團運動發展不利返回北京,而在北京居住的期間又被小人告密。
以致其住所終被八國聯軍包圍,大刀王五爲了不連累親友隻身負義,後被德軍槍殺於前門外東河沿,時年56歲。
大刀王五被殺後,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天津的霍元甲聽說後,隻身趕來,夜裡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當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王五故居南房西側的一間房子裡。
電影《黃飛鴻》海報。(圖/摘自網路)
2.黃飛鴻
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並非廣東十虎之一, 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樑坤),飛鴻6歲從父習武,13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廣東十虎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黃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
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成爲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爲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癡」之雅號。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着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爲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爲先」,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
他力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爲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其衆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樑寬和林世榮,女徒弟莫桂蘭、鄧秀瓊等最負盛名。其餘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佈粵港澳臺、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爲、扶弱助貧、濟世爲懷的風範,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爲傳誦。
3.霍元甲
電影《霍元甲》海報。(圖/摘自網路)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漢族。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爲紀念霍元甲這位名震中外的愛國武術家,經天津市民政局審覈並報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鄉天津西青南河鎮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爲精武鎮),爲精武體育會創始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國人來津在戲園賣藝,他在報紙上登出廣告,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國無敵手。
霍元甲見了廣告,並聽說俄國人還當場信口雌黃,侮蔑中國人無能,極爲氣憤,當即邀懷慶會館主人農勁蓀和徒弟劉振聲前往戲園,見到俄國大力士在臺上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國」如有能者,可登臺較量。霍元甲在臺下哪裡還坐得住,不顧衆人勸阻,一個箭步,氣宇軒昂地跳上戲臺,開門見山地說:「我是東亞病夫霍元甲,願在這臺上與你較量」。此時翻譯將霍元甲生平來歷告知俄國人。此俄國人聞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連忙將霍元甲請進後臺,霍元甲當場質責俄國人:「爲何辱我中華?」並提出三個條件:一是重登廣告,必須去掉俄國人是「世界第一」的說法;二是要俄國人公開承認侮辱中國的的錯誤,當衆賠罪謝過;否則就是第三個條件:我霍某要與之決一雌雄,並命其當機立斷,色厲內荏的俄國力士哪敢出場比武,只好答應了前兩個條件,甘願登報更正和公開承認藐視中國人的錯誤,從而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
4.杜心武
杜心武(1869年-1953年),名慎魁,號儒俠,人稱南北大俠,道號鬥米觀居士,是中國著名的武術家,被萬籟聲稱爲自然門的第二代宗師,也是清末時的革命黨員,曾擔任宋教仁、孫中山先生等人的保鏢。因爲他身材瘦削,被稱爲俠骨。在日本留學時,曾經飛腿打敗相撲,又被稱爲神腿。
馳名中外的武術家杜心武,從小拜武林怪傑徐矮子爲師,學得一身驚人的功夫,早年在四川、貴州、
雲南一帶做保鑣。威震四方,被譽爲「南北大師」。 1900年赴日本留學,他在那裡認識了宋教仁,兩人交識很厚。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同盟會,宋教仁是同盟會的骨幹,經宋教仁介紹,杜心武也參加了同盟會,並做了孫中山的保鑣。杜心武擔任保鑣,並不是每天跟隨孫中山,主要是遇有重要會議時,由杜心武組織幾個人在會場內外負責保衛工作。 1913年宋教仁被刺後杜心武曾一度離開政壇,閉門事佛。日本入侵華北後曾試圖讓他出面組織華北維持會,但被他拒絕。
5.董海川
董海川生於清代嘉慶年間(1797-1882),河北省文安縣米家塢人,幼年喜學各家拳術,及長訪師江南,在九華山下見一壯漢盤樹繞行,順逆轉換之間辮子竟可立起(氣血充足的表現),便向前詢問。壯漢指引董海川去其師父雲盤老祖處。自此,董海川在九華山雲盤老祖門下學藝,歷經幾個寒暑,盡得其藝;臨別時師父贈雙鉞並叮囑:武藝已經是高手中的高手,但轉掌(當時還沒有八卦掌這個稱呼)這門練法並不完善,你要把它完善起來併發揚光大。
董海川下山後來到了京城,經人介紹於京師肅王府中任雜役(董海川入王府但並不是太監,一是王府雜役不是一定要太監才能做;二是當時董海川早已成年,而要當太監一般都是自小閹割且有生命風險,更別說一個成年人了,要是閹割那是九死一生。在現今的程式八卦掌中,認爲董海川不是太監)。
在一次王府的比武中,董海川端着盤子從衆人身後躍到前面,救下被王府護衛首領沙回回(因爲是回族人,姓沙,所以人們叫他沙回回。此人心術不正,但鐵砂掌功力極高,董海川弟子馬維褀與其切磋,被其掌力暗勁傷到後腰,當時無事,三天後重傷不治身亡。當然沙回回也沒有好下場,這是後話。)從擂臺上擲下的對手(此人被扔下時,大頭朝下,幸虧有董纔沒被摔死),從而被肅王得知王府還藏有如此高手。董海川隨即在場上表演了幾樣絕技,掌劈石磨、貼牆畫等,據說最後一樣絕技是繞樹轉掌,越轉越快,最後腳下離地轉樹一圈,稱爲凌空八步。
當時,太極拳名師楊露蟬與董海川,在王府架起的網上比武,你來往後,精彩萬分,最後平手收場。八卦掌自董海川之後,桃李盈門,流傳後世。董海川壽享高齡,監歿昏惘,仰臥牀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八卦掌流傳國內外,迄今不衰。董氏傳人層出不窮,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6.王子平
王子平(1881—1973),回族,生前任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他生於武術之鄉河北滄洲的一個武術世家,從學於魯人楊洪修,精查拳、八極拳、龍泉劍。
王子平早歲行商關東,後投身軍伍,以武術教練將士。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失敗,他亦因避嫌
出走濟南。初以行商爲業,往來各地,每到一地,多着意尋訪武術名家,求學各門技藝;後棄商從戎,投濟南鎮守使馬良興辦的軍事武術傳習所學習,從執教該所的查拳大師楊鴻修精習查、滑、炮、洪等拳及彈腿諸藝技。
1919年,號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大力士康泰兒在北京中央公園獻技,勢甚囂張,王子平激於義憤,當衆挫敗之。後又挫敗西方力士馬志尼、阿拉曼、柯芝麥、沙力文。在青島時,曾遭日帝憲警圍攻,王子平把他們一一擲至樓下。王子平後在陸軍部馬子貞部下任武術教練,在軍中表演舉石擔、石蹬,以大力著稱。
7.韓慕俠
韓慕俠,直隸人,剛滿12歲的韓慕俠,隨父進津賣柴巧遇張綿文家護院周鏢師,收其爲徒,習藝3年。後投師張佔魁、李存義學得八卦掌、形意拳。20歲的韓慕俠技成猶不自滿,去南方雲遊,遍訪名師。先後拜李廣亭、宋約齋、車毅齋、應文天等9九位名師盡得國術真諦回津。韓慕俠將形意、八卦揉在一起,南北兩派八卦熔爲一爐,融會貫通,自成一派。於民國元年創建天津中華武士會。又於民國二年自辦武術專館(宙緯路寶興裡一套四合院內)。免費授徒(《益世報》刊登義務授徒啓事)。當時慕名學藝的南開學校的學生有周恩來、於文志、樑鏡堯、何樹新和嶽潤東等;北洋女師學生有劉清揚,直隸女師學生有喬詠菊、喬詠荷姐妹等。韓慕俠武術館培養了不少武術精英。但是韓慕俠憂國憂民的思想使他不滿足辦武術專館,而想用武術訓練軍隊,把「以武術治國」的希望寄託在軍隊身上。韓慕俠的抱負年近50歲時才得以施展。當時受張學良將軍之邀,出任十六軍千人“武術團”的教官,團部設在南關下頭鴻源裡一號。「武術團」即大刀隊,集訓於楊柳青達二年之久。
在武術團,韓慕俠用八卦刀和連環槍的套路即用八卦刀中的「纏頭裹腦」等動作要領施行順步砍、拗步砍、左右砍、連剁帶劈;把形意的五行連環槍的擘、崩、鑽、炮、橫五槍,變化爲步槍的刺、拔、挑、崩、擘五個刺殺動作訓練士兵,簡單易學,有很高的實戰價值。
8.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河北滄州人。清朝末年中國正處亂世,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但這也爲江湖好漢和武林高人縱橫天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民間也流傳着許多有關俠義英雄的傳說。而「燕子李三」,無疑是其中頗有名氣的傳奇飛賊,而且現在幾乎成了一個品牌。 燕子李三傳人新聞照
要了解「燕子李三」,首先必須弄清一個問題:燕子李三有不同的版本,各有各的傳說。也就是說,在那個歷史年代,曾經有好幾個人用過燕子李三的名號。而民間和官府又將各種無頭盜案歸結到其名號上,同時一些高來高去的飛賊也自誇是燕子。那麼到底誰第一個用了「燕子」綽號,誰纔是最原始的「燕子李三」呢?
據史書文獻資料記載,最老的燕子李三是河北獻縣人。綽號「燕子李三」,本名李雲龍,乳名喚作「小龍兒」。因李雲龍兄弟較多,而其排行第三,又有「燕子」的綽號,所以又稱「燕子李三」。
《獻縣誌》、《獻縣四十八村鄉土教材》中都有關於「燕子李」的記載。且其後人都還健在輕功亦有傳人。其第七代傳人李二輝已將「燕子李三輕功」申請備註爲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發表《關於近代武林人物燕子李三的幾個版本考》的學術論文。並多次被媒體採訪報導。 燕子李三傳人練功照
李三,便於掩護自己的真實身份。因此,當一個燕子李三被官府擒殺後,往往在其他地區又出現了自稱或被訛傳的「李三犯案」。所以嚴格來說,燕子李三已經成了當時活躍在北方平津冀魯地區的許多飛賊共用的代名詞。
認爲李景華不會有傳說中的「燕子三超水」的輕功,不能在水面上點水而行。但他的武功確實非同小可。這可以從他的作案物件中看出。他的作案對象不是小家小戶,而是深宅大院、高牆阻隔、護衛森嚴的富家大戶。在這些地方,他能夠來去自如,這不能不說他有超常的手段。他可以頭朝下,藉助一些工具,身子像壁虎一樣緊貼牆壁往上爬;也可以將繫有長繩的鐵爪拋於高牆或樹枝之上,然後攀着繩子爬上去:還可以用腳蹬牆,借勁使力,巧妙地越過障礙;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撬開各種鎖子……
9.孫祿堂
孫祿堂,河北望都縣人。孫祿堂天資聰穎,勤奮好學,9歲喪父,家中一貧如洗,由老母撫養成人。他喜愛武術,曾拜一位江湖拳師學習少林拳術,時間雖短,但他好學苦練,練得一身好功夫。11歲時背井離鄉,去保定一家毛筆店做學徒。
13歲時孫祿堂拜河北省名拳師李魁元爲師,學習形意拳,同時文武兼學。兩年後,孫的武藝出類拔萃,李魁元便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傅郭雲深繼續深造。不久他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學到手。孫祿堂然而他並不滿足,還繼續尋師學藝,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師,程廷華學藝,由於孫祿堂本來功底深厚,又得程師竭力指教,苦練年餘,盡得八封掌的精髓。
爲使他經風雨見世面,廣識神州武林各派之精華,追本求源,掙脫師法樊籬,日後自成一家,便誠懇地勸他離師門去四海訪藝。1886年春,孫祿堂隻身徙步壯遊南北11省,期間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逢人較技未遇對手。1888年他返歸故里,同年在家鄉創辦了蒲陽拳社,廣收門徙。 孫祿堂早年精研形意拳,師從李奎元,復從郭雲深,共十一年,其間又得宋世榮、車毅齋、白西園諸前輩親授,加之孫祿堂天資彌高、性情恬淡,故孫之形意拳功夫能超逸前代,功臻衝空化境。
孫祿堂擅長武功:太極、形意、八卦各門拳法無一不精。戰績:年輕時好鬥,踢館無數從未落敗,藝成後遊歷天下,無有敵手,在世名家皆爲歎服,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五名技擊高手的聯合挑戰。故在當時武林中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
時人評曰:孫祿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神乎之遊刃的武學最高境地,爲當時武術界之領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張兆東晚年對友人曰:「以餘一生所識,武功堪稱神明至聖登峰造極者,惟孫祿堂一人耳。」
10.郭雲深
郭雲深(1820~1901),直隸深縣馬莊人,家不富足,力食四方,兼訪名師,聞劉曉蘭先生名氣,便訪至易州西陵,也拜孫亭立先生爲師練八極拳,住在劉曉蘭先生處,這樣劉曉蘭先生與郭雲深先生成了八極拳門中的「譜兄弟」。孫亭立先生見郭雲深學拳已成,便讓郭雲深去山西李老能那裡學形意拳。郭雲深到山西太谷以同鄉之關係拜見李老能先生,說明來意,並將八極拳中的剛猛猴拳和梨花大槍演示給李老能先生看。
李先生見郭雲深所練手法靈速、氣勢嚴整而神氣活妙,遂收爲弟子。當時李老能以租種菜園爲生計,郭雲深幫助灌田、耕耘,一應事情非常勤快,深得老能先生的喜愛,便傾囊相授,郭十二年後藝成。後來因剷除惡霸,犯了人命官司,被關進監牢,仍苦練功夫,由於項上有枷,腳上鐵銬的緣故,練就了只能邁出半步的絕技——半步崩拳,所以,後來郭雲深名揚大江南北,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稱。
郭雲深在當時武術界很有聲望。他的練拳,靜如泰山,動如飛鳥。如遇不測之事,只要耳聞目見,不管對方拳棒有多快,皆能避之。有一次郭雲深想試試自己的功夫,讓五個壯士各持一木棍,其一端頂住郭雲深的腹部,郭雲深一轉腰,將五人打出一丈開外。對形意拳理論,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總結,遺着有《能說形意拳經》一書。郭雲深在北方數省教授學生多人,晚年隱居鄉間,七十餘歲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