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Family/矽谷教父前史丹佛校長漢尼斯:培養孩子成爲終身的學習者

文 / 張德齡

矽谷是全球高科技的發源地,引領的創新與突破深深影響世界,位於矽谷中心的史丹佛大學,因地緣關係成爲學子夢想的學校。有着「矽谷教父」之稱的漢尼斯博士(John L. Hennessy),擔任校長長達16年,是美國大學校長平均任期的兩倍,也是史丹佛大學最會募款的校長。兩年前他退休,目前擔任Google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

漢尼斯25歲就當上史丹佛大學助理教授,雅虎、Google的創辦人都是他的學生。他曾經兩度創業,創立了美普思科技公司(MIPS Technologies,Inc.),以及與臺裔科學家孟懷縈博士共同創辦創銳訊公司(Atheros Communications),後者以31億美元被通訊大廠高通併購。

漢尼斯有許多來自臺灣的學生,也曾多次造訪臺灣。不久前,他的新書《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史丹佛的10堂領導課》(Leading Matters,Lessons from My Journey)在臺灣出版,受到極大的迴響。這次漢尼斯士特別接受《未來Family》的越洋專訪,談世界頂尖大學選擇學生的條件,以及未來教育的趨勢與方向。身爲父親,他認爲世界上最難的工作就是當父母,他也給予父母重要的建議,特別對閱讀的重視,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以下是專訪的精華:

學生必須對學習充滿熱情努力學習事物

Q:史丹佛是全世界頂尖大學,你們在招生上有沒有特定的指標?希望招收的是具備哪些特質的學生?

A: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並且能夠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機會資源,努力學習新事物,以及在某個領域投入更深層的研究與專精。這也是在任何環境下都能成功的首要特質。

因此除了課業成績表現之外,他們也是不同領域的佼佼者。例如我們有學生熱衷紀實攝影,有學生贏得科學競賽優勝,有學生已經在生物實驗領域中有特殊貢獻,有學生贏得全國辯論比賽的殊榮。我們挑選學生不針對特定標準,而是看學生是否在某個領域努力達到卓越的表現。

Q:過去幾年,招生是否改變?尤其是國際學生的素質上有沒有什麼變化?

A:在我當校長的任內,提出擴大招收大學部國際學生的比例。這對於美國本地學生和國際學生都是互相學習的好機會。

通常在研究所的國際學生比例較高,大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臺灣、中國、印度等很多亞洲學生。過去幾年,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國際學生來申請大學部。和過去20年相比,我發現華裔學生的英文程度愈來愈好。過去如果你來念工程類的研究所,即使你的英文程度普通,也可以過得去;但如果你來念大學部,光是英文、歷史等共同科目,英文不好絕對吃不消。但如今,現在國際華裔學生英文程度好,便可以有更好的成就。

Q:現代父母普遍工作忙碌,如何兼顧家庭教育?你的經驗是?

A:現在社會因爲專業分工,也許爸爸媽媽整天要上班、加班,比較難像我小時候。我自己的方法是,儘量做。我在兩個孩子幼兒園、小學時,每天晚上下班都會講三、五個故事給他們聽,一直到小學畢業都還常講。除了陪着他們講故事之外,也玩遊戲

他們還小時,我白天只要得了空,就會跑去看他們上課,隔着窗戶偷看,有時也跟老師聊聊天。小孩如果發現我在偷看,都很高興。我以前也會參加學校的家長會。

未來需要的是應變、與時俱進的能力

Q:你是教育家,也是人工智慧AI專家,面對AI時代的來臨,你如何看未來的教育?

A:我認爲,人工智慧革命類似過去的工業革命,有些工作將被取代,但卻可以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不同的是,這次革命發生的速度將會比過去更快。過去工業革命,許多電力資源的基礎建設尚未完備,需要更多的時間建構,而現在,全世界所有網路資源已經連結成形,準備就緒,改變隨時可發生。

教育工作者而言,我們的挑戰是提供教育資源與平臺,供應因爲新工作需求而產生的在職教育。在未來的時代,終生教育已經不是一件奢侈品,而是基本需求。人的一生需要不斷的再進修。

在我父親的年代,一生就只做一種職業;到了我的年代,人們也會轉換跑道;但是下一個世代,他們將不只是換個工作,而是職涯會有多次轉變。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建立教育機制,幫助他們學習未來所需的技能,這需要更多的教育資源和整合。

Q:未來將有更多的不確定與挑戰,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以因應未來的改變?

A:最重要的是,在人生中前21年所受的教育,只是個基礎。家長能給孩子的,就是培養他們成爲「終身的學習者」。培養孩子在人生中的不同階段,有信心走出去學習新的事物。當你的孩子在35歲、40歲必須面對職涯轉變時,能夠有自信學習全新的技能、全新的知識。

我們也努力思索這種改變,過去我們教導學生核心知識技能,例如如何寫作、如何編程等等,但是未來的科技知識都會改變,未來十年和今日所使用的將會不同,就像過去程式語言C++、Java、Java Script、Python……,改變得非常迅速。現在我們要教導學生的,不只是成爲專精Java程式設計師,我們希望能教導他們如何更有效從Java轉換爲Python程式設計師,這就是他們未來需要的能力。我們必須培養學生如何應變、與時俱進的能力,而不只有撰寫程式語言。這也正是現在我們需要提供的教育。

閱讀,並讓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

Q:你在書中提到母親教養方式,尤其是啓發閱讀深深的影響你,能否給父母一些教養的建議?

A:兩件事情我覺得非常重要,第一就是好奇心,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這可以從大量的閱讀和生活中許多學習得到啓發。同時給予孩子能夠嘗試新事物的信心,願意嘗試而不被阻擾,即使過程中會有挫折、會失敗,教導孩子如果有需要,他們可以求助,不要害怕承認失敗。

第二就是閱讀。閱讀真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會念故事給我們聽。我自己當了父親後也如此,我的兩個孩子在上幼稚園前已經開始閱讀,我和太太每晚輪流念故事,包括許多經典如:《月亮,晚安》(Good night,Moon)、「蘇斯博士系列書」(Dr. Seuss’s Collection)、《逃家小兔》(The Run Away Bunny)。讓孩子習慣閱讀,進而激發閱讀的熱情。這件事非常重要!孩子不只吸收書中的知識,同時享受閱讀,在書中找到生命的價值與不同生活經驗。

領導力不是指揮別人做事,而是爲人服務

Q:你的新書《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史丹佛的10堂領導課》談的是領導力,父母應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

A:我覺得父母可以做的,是幫助他們建立關係。領導力不是指揮別人做事,而是爲人服務,應該要孩子認知那種服務型的領導模式。幫助他們擁有同理心,看到團體中他人的需求。我相信這種領導模式是漸進式的,必須一步一步慢慢建立起來。

在我的經驗中,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領導經驗,一下跳到更大的位置,往往容易失敗。一定要先從小問題開始,慢慢解決大問題。我們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機會練習,也代表着他們或許會犯錯,但一定得給機會,從很小的事情開始做起。

※延伸閱讀:

1.食育達人分享2〉教育博士陳美齡:4個方法,教孩子健康的飲食

2.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乏攻擊;最重要的不是別人,而是你和孩子,只要你和孩子快樂

3.孩子的「嫌棄病」是大人嬌慣出來的,父母可以不要孩子的回報,但必須要教會孩子懂得惜福和感恩

4.想教孩子管理情緒,卻只跟他說「不要哭!別生氣!別難過!」?正確的情緒教育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5.父母要以身作則,6歲以前一定要培養孩子「聆聽別人說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