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諭/柔道摔童憾事 幼兒體能訓練專業應受重視

王婉諭/小燈泡媽媽、時代力量立委

臺中男童柔道教練重摔新聞,男童一次次的呼喊,卻無人理會,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心痛

現在,越來越多家長會將孩子送到各式各樣的運動課後班,希望讓孩子在繁忙的課業之餘,能培養運動的習慣、釋放平時壓力;像是游泳足球體操、直排輪、跆拳道、柔道等,都是相當熱門選項

不過,家長在選擇時能否有更多的依據,來爲孩子把關?尤其是武術這種相對有危險性的運動時,不是應該更需要嚴格把關嗎?

然而,根據報導指出,肇事的柔道教練並沒有柔道教練證,但卻能在臺中柔道委員會借用的場地裡進行無償教學。柔道總會事發後緊急切割,聲稱該名教練並沒有取得總會發放的教練證;臺中市柔道協會甚至還說,此事件和有沒有教練證無關。

▲肇事教練被起底,柔道六段,帶隊多次征戰全國。(圖/翻自同富國柔道隊

那,家長在挑選這樣子的運動班、運動營時,到底該以什麼爲標準來選擇?

無論是師資或是場地,目前都沒有嚴格的檢驗機制;另外,隨着越來越多幼兒體能活動出現,幼兒體能訓練專業,也應該受到重視,若僅以訓練成人的專業背景來訓練幼兒,這樣的悲劇,可能再次重演

除此之外,在這次事件中,我也想討論另一個議題

先前我曾到某縣市代表隊的練習場合諾大體育場裡,卻充滿了孩子隱忍的哭泣聲。

我看到許多國小低年級的孩子,一邊練、一邊哭。

但是,場邊的家長們卻跟我說,這教練很棒,甚至建議我也可以讓我的孩子們加入。當時我微笑着拒絕,因爲心裡實在有難以言喻的不舒服。

▲教練摔7歲童害腦死!臺中市柔道委員會:我們以前也是這樣學過來的啊。(圖/東森新聞)

「這些孩子真的快樂嗎?真的喜歡這個運動嗎?」

過去,臺灣的體育教學傳統,總以「苦練」爲主,根深柢固的「吃苦當吃補」思維,彷彿教練操得越兇、孩子哭得越慘,就代表越有用,甚至認爲,這樣才能吃得苦中苦,這樣才能成爲人上人。

有些孩子幸運地撐過來了,在這樣的訓練環境之下還能保有健康的身體、表現出不錯的成績,也在比賽展露頭角,彷彿,過去的苦練都值得了。

但是,那些沒能被看見的孩子呢?他們可能在苦練的過程中,早已喪失了對運動的熱情,更可能磨損了自己的身體。最終換得的,只剩下「吃不了苦」、「草莓族」的惡名。

▲沒能被看見的孩子,最終換得的,只剩下「吃不了苦」、「草莓族」的惡名。(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不久前我在質詢時,就曾跟體育署長說過,我認爲孩子的體育訓練,應該是教育的一環,更是人生觀的培養。讓孩子接觸運動、學習運動,應該是希望讓孩子在過程中挖掘自己的興趣,從而積極參與並熱衷於其中,無論輸贏、無論勝負,都能從中學習到更多,這纔是我認爲孩子應該從運動裡學習到的精神。

但現在的體育訓練,卻似乎與此大不相同。

各位家長們或許可以一起想想,我們爲何會想讓孩子接觸運動、學習運動呢?

我們對於體育、對於運動的想像,是不是應該改變了?

▲王婉諭呼籲幼兒體能訓練專業亟需重視。(圖/翻攝自Facebook/王婉諭)

熱門點閱》

生育率墊底薛承泰中情局對臺灣生育率推估太樂觀了!

蘇育平/從「中東小巴黎」到「失敗國家」 我們能從黎巴嫩學到什麼?

王志鵬美中俄積極發展潛艦水下無人載具  2030年將成勝敗關鍵!

張宇韶/「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談國民黨論述錯亂現象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王婉諭」臉書專頁,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