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的品格力
在美國看着臺灣的新聞,總覺得有種說不出的悲觀感。當然,這或許不是真實的感受,但就從新聞面來看, 正面消息真的不多。而臺灣內部又出現着許許多多的分歧,像是大橋國小女老師自拍,男人裸上身游泳可以,女生自拍不行?還要被家長跟校方說是危害孩童身心,有損師道,這跟某高中的主任性侵女老師的案件相比,差別待遇很大,難道所謂的女權只是政治的籌碼?
此外,企業給的薪資不願提高,也不願投資訓練,卻又一再放話人才難尋,而把訓練責任丟給學校,但學校在教學方面卻又效果不彰,否則即便高等教育普及,學生經歷過國高中的基本教育,都應該有相當的能力,大學教育只不過是進階罷了…但結果是,高中(職)以下的教育方法跟策略根本難以達成目標。因爲,臺灣的教育根本不教學生如何欣賞、讚美、鼓勵、自省、閱讀和麪對人生的方法與觀念,使得許多學生書越念越沒自信,最後索性放棄了。當然,我也可以說,許多中小學的老師自己都做不好了,怎麼教學生。
以及最近的華隆案,翁家兩兄弟,一個入監服刑,一副奈我了何的樣子,另一個在大馬吃香喝辣,根本不理會臺灣這羣對公司忠心耿耿的員工們。豪無道義倫理可言。當然,對這類沒品格的商人而言,道義顯然永遠是放在利益的後面。 現在只能讓政府跟全體人民來埋單,所以,在這個慣老闆當道的環境下,弱勢永遠是勞工這一方。
雖然馬政府的施政滿意度直直落,但領導人終究要能夠凝聚社會的力量,否則國家如何強盛。不過,我想人民也要了解,不是他們能夠給人民些什麼,而是人民能夠爲自己爭取到些什麼。 人民好像養成習慣了,一直要政府給人民飼料,但是自己卻不夠自律,像是在一些政策。我頗爲領導人和執行者感到無力感,政府立意是美好的,但臺灣人天性就是有人會去鑽漏洞,去貪那點小錢,也因爲這樣反而犧牲掉許多真正需要救助的族羣。
政策的執行終究是須基層的公務人員以及人民的配合。而在一些國家如日本、奧地利、冰島、北歐四國,這些政府除了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外,人民自律的力量也很強,也相當信任國家的公權力,如此上下一條心國家纔會變得強盛,GDP、GNP不見得是最高的,但至少人民是幸福的。
有些時候臺灣人愛好貪小便宜:總是有些人坐公車會試圖逃票,投十五塊,結果丟的是兩枚五元甚是兩枚一元的。亦或是明明不具有學生身份,卻又要使用優惠票。倘若是以奧地利那種不設門閘的票制,臺灣大概沒人能夠經營大衆運輸公司吧! 此外,還有一些餐廳會提供免費的湯或飲料的,常會看到阿桑們拼命的裝拼命的撈,我就不信妳們真的可以吃那麼多,擺明是來佔便宜的,資源有限,何不適可就好呢?
有些時候臺灣人缺乏環保意識:垃圾菸蒂隨手亂丟,大部份是丟到排水溝吧,不過丟了誰撿呢? 而有興趣的人可以在路邊觀察看看,在街道上或是騎車、開車的人,抽完煙後,大都把菸蒂一彈就閃人了,而菸蒂是在街道上或是到下水溝去他並不在乎,也少有人會抽完煙後踩熄,再將菸蒂撿回到菸蒂袋裡帶走。但倘若是說清潔隊員會清,這更是自私的說法。清潔隊員本來應該只清除”自然”的掉落物像是樹葉這些的,對於自己造成的垃圾爲何不帶走呢?還有人會把喝完的飲料隨手就丟在他人的機車座墊上,這一丟又是誰來去丟垃圾呢,憑什麼要車主幫你丟?說不定車主還一彈又把垃圾彈到地上去了。
有些時候臺灣人沒有秩序觀念:在歐洲和美國排隊時,縱使是代爲排隊的人,也都會跟身後的人說實際上有幾個人會來,以徵求同意,因爲這才公平,而且這是禮貌。在臺灣則不然,插隊、不請自來的情況比比皆是,例如在臺灣時,有一次我買點心,明明就是有我跟另外四個人在排隊,結果來了幾個高中生直接衝到前面跟老闆買了東西就走,而老闆還是賣給他們,這感覺極差,從此後我再也不去那家店買東西,而這樣的經驗當然不只一次,坐公車、捷運、火車皆是。上車的人理應要給下車的人先下完後再從兩邊上車,但我每次看到的都是擠在一起,硬是要從旁邊擠上去,顯得相當擁擠跟混亂。當然,跟對岸比起來,臺灣好太多了。不過,總是要跟好的美德相比。
有些時候臺灣人的交通禮儀:在臺灣,真的是馬路如虎口,超速、酒駕等危害他人的駕駛行爲屢見不鮮。但這都是跟人民的自律有關,也不是說政府能夠每天的臨檢勸導可以消除的,只能從小教育孩子們不只是大惡不做,就連這些會破壞社會秩序的小惡也應該要遵守。例如,南北向的車量多,當往北向的交通號誌轉成黃燈時,而此時北向的車潮已滿,正確來說,後來車需要等下一個綠燈方能通行,但是在臺灣許多駕駛人不會這樣乖乖等,很多時候都會硬擠上去,以爲可以少等這一個紅燈的時間,但反而是阻礙到東西向的車流,造成更嚴重的堵塞,反而浪費了其他用路人的時間。在繁忙的道路中,有明明就有天橋、地下道亦或是斑馬線不過,硬是要從中間穿越分隔島,不僅是對於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也危害到駕駛人的安全,這都是非常自私的行爲。
臺灣的高等教育如此普及,但人民的素質、公德心、品德力和對國家認同感似乎沒有跟着提升。以上的缺點,在臺灣真的是隨處可見,人民不這樣強調自己和身邊的人品德的力量,那麼不論政府給了再多的糖果,永遠都不夠分,永遠吃不夠,而糖果終究會有分完的一天。
●作者傅延文,美國留學生,曾任中正大學哲學所哲學與公共事務研究室執行秘書。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