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學篤行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系列文章|紮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攬全局,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一以貫之推進實施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戰略,引領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重大成就。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主持召開多場推動區域發展戰略落實的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爲我們做好區域協調發展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有五個方面認識和體會。

一、客觀認識地區差距,在發展中解決不平衡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我們學習領會,我國各地自然條件、人文環境、發展基礎差別很大,由此導致的經濟發展差距始終存在。促進平衡發展要堅持“輸血”和“造血”兩手抓,一方面要加大經濟發展優勢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幫扶協作力度,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欠發達地區自身發展能力。近年來,我國區域板塊發展平衡性不斷增強。2023年,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27萬億元、26.9萬億元,佔全國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3年的21.6%、21.5%。從區域經濟運行看,中西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長情況總體好於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也呈現好轉復甦跡象。

二、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明確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的三大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整準確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我們學習領會,新時代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要堅持人民至上,圍繞上述三大目標着力破解難點堵點,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保障不同地區的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近年來,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東、中、西部義務教育生師比基本持平,生均用房面積差距明顯縮小,中、西部地區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牀位數已超東部地區。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區鐵路營業總里程達9萬公里,佔全國比重近60%。西部地區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公路連線成網,多個省份已實現縣縣通高速。航空運輸服務已覆蓋全國92%的地級行政單元、88%的人口,中西部地區機場容量大幅增加。區域電網結構持續優化,特高壓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跨區域輸電能力有效提升。區域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各地建立了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保障體系,中部、西部地區農村低保標準顯著提升。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下一步,要緊緊圍繞實現三大目標,把區域協調發展舉措落實到位,不斷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

三、突出主體功能定位和地方特點,因時因地制宜、分區分類施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我們學習領會,各地區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功能定位不同,要尊重經濟規律,支持優勢區域進一步集聚產業和人口,形成以城市羣爲主要形態的增長動力源,進而帶動經濟總體效率提升。增強糧食主產區發展經濟和增加財政收入能力,實現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發展和經濟實力增強有機統一、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齊頭並進。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加快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族羣衆紮根邊陲、建設家鄉。近年來,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帶動作用持續發揮,2023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地區生產總值超過全國的40%,規模經濟效益、創新要素集聚、人才高地建設、對外開放開發等走在前列。農產品主產區糧食生產能力不斷增強,東北、中部等地區是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在端牢糧食飯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23年,全國前5大產糧大省糧食產量約2.84億噸,約佔全國糧食產量的41%。生態功能區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築牢,青藏高原“中華水塔”保護工作紮實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高質量建設。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深入推進,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加強。

四、深化改革開放,着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徵程上,要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開放。我們學習領會,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的思路,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優化區域開放佈局,持續擴大制度型開放,以區域協同融通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一步釋放各地發展潛力。特別是要堅持試點探路、先行探索,既鼓勵大膽試、大膽闖,又堅持實事求是、善作善成。近年來,我國競爭有序的區域市場體系加快構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長江中游等地率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企業登記經營等標準逐步統一。區域發展重大平臺建設成效顯著,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成績斐然,累計形成了136項制度創新成果,爲長三角乃至全國省際交界地區合作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區域開放佈局持續優化,海南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制度型開放步伐,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出臺實施,洋浦國際船籍港製度等加快建立,“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管理制度試點不斷擴大,自由貿易港製度體系初步構建。

五、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我們學習領會,要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支持各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闖出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自然恢復爲主、人工修復爲輔,既要尊重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規律,又要有針對性地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持續改善重點區域環境質量。近年來,我國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不斷加強,2023年長江經濟帶水質優良國控斷面比例達95.6%,長江干流連續4年保持Ⅱ類水質。黃河干流水質連續2年達到Ⅱ類,近20年黃土高原植被“綠線”向西移動了約300公里。重大生態工程深入實施,“三北”工程、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等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協同推進,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減少”,三江源草地退化趨勢得到遏制,藏羚羊、雪豹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羣數量持續增多。重點區域環境治理成效明顯,京津冀地區2023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4年下降了57%,其中北京市2023年PM2.5平均濃度較2014年下降了63%。

新時代新徵程上,要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爲指導,一以貫之抓好已出臺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及時制定出臺重在落實的系列政策措施,因時因地制宜、分區分類施策,健全區域重大戰略統籌機制,推進區域發展戰略在區域內深化實施和區域間聯動融合發展,支持各地更好發揮共性和個性優勢,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紮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