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學篤行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系列文章|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推動綠色發展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通過高水平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着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一、深刻理解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重大意義

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內容,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把綠色發展作爲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深刻理解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一)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當前,資源稟賦不足、發展方式粗放、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日益凸顯,傳統的規模速度型發展方式已難以爲繼。高質量發展是綠色成爲普遍形態的發展。必須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改變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從“有沒有”轉向發展“好不好”、質量“高不高”,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使資源、環境、生產、消費等要素相匹配相適應,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協同共進。

(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徵,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變革發展動能、創新發展方式,建立健全綠色工業、農業、服務業產業體系,構建綠色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城鄉建設,孕育新技術、催生新業態、創造新供給、形成新需求,培育新的增長點和支撐點,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力和活力。

(三)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蹟,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與此同時,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發展更加迫切。必須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大力建設美麗人居環境,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和根本好轉,提升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讓人民切實感受到發展帶來的生態效益。

(四)共建清潔美麗世界、共享綠色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把生態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效益。人類是命運共同體,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我們要加強綠色國際合作,共享綠色發展成果。當前,全球正處在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和能源革命浪潮之中,全球產業鏈面臨綠色重構,許多國家把綠色發展作爲塑造發展優勢、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戰略。必須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積極順應全球綠色化發展浪潮,遵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規律,把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綠色經濟作爲搶抓未來發展新機遇的重要手段,推動經濟從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打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爲全球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同世界各國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綠意盎然的地球美好家園。

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各地方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一)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生產體系。工業綠色升級持續推進,綠色製造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23年底,累計培育近5100家綠色工廠、超370家綠色工業園區和超60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強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累計建設30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8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羣和1509個農業產業強鎮,全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數量達6萬多個。服務業綠色化水平不斷提升,綠色商場、綠色會展、綠色住宿、綠色餐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等綠色服務產業不斷壯大。

(二)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流通體系。積極調整運輸結構,大力推廣綠色低碳運輸工具,2023年,鐵路、水路貨運量合計佔比達到26.3%,比2012年提高5.3個百分點。推進快遞包裝減量化標準化循環化,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超過95%。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主要城市建立再生回收網點約15萬個,全國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近4億噸。積極優化貿易結構,大力發展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綠色產品貿易。

(三)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消費體系。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高能效家用電器等節能低碳產品,鼓勵開展家電、消費電子產品等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從2012年的1.3萬輛快速提升到2023年的949.5萬輛,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健全政府綠色採購制度,節能環保產品佔同類產品政府採購規模的比例達到85%以上。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建築等創建行動,全國89%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建成節約型機關,近百所高校實現了水電能耗智能監管,超過100個城市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

(四)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基礎設施體系。能源體系綠色轉型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新增裝機佔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超50%;實施煤電機組“三改聯動”超過7.4億千瓦。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升級,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超98%,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9%,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行政村比例超90%。積極打造綠色公路、綠色鐵路、綠色航道、綠色港口、綠色空港。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加快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超2.7萬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築標識,新建綠色建築面積佔比達94%。

(五)建立健全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綠色技術創新方向引導,鼓勵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支持先進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活力,推進“產學研金介”深度融合,加強綠色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綠色技術裝備和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煤炭清潔高效加工及利用、再製造、能源設備、節水設備、污染治理、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累計成交綠色技術1500餘項,成交金額超36億元。

(六)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法規政策體系。堅持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動綠色發展,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基本建立覆蓋各重點區域、各種類資源、各環境要素的法律法規體系。強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綠色低碳發展指引,制定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發展、清潔生產等系列專項規劃。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加大財政資金對綠色低碳發展支持力度,健全綠色稅收政策體系。完善有利於綠色發展的階梯收費、差別電價、分時電價等價格政策。大力發展綠色金融,2024年一季度末,綠色貸款餘額達33.77萬億元,同比增長35.1%。

三、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

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綠色發展基礎仍比較薄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

(一)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爲引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雙碳”工作爲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要以“雙碳”工作爲引領,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好“碳達峰十大行動”,穩妥有序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高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質量,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完善“雙碳”基礎制度,構建碳排放統計覈算體系、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夯實碳排放數據基礎,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檢測、認證體系,健全碳市場交易制度,統籌建立“雙碳”評價考覈制度。

(二)以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爲主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走綠色發展道路,讓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成爲主流的生產生活方式。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要推動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推進生產方式綠色化。全面推行“源頭減量、過程控制、縱向延伸、橫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綠色生產方式,積極開展生態設計,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生產環境友好產品。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積極弘揚生態文明價值理念,推動全民持續提升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自覺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將綠色生活理念普及推廣到衣食住行遊用等方方面面。實現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相互促進。科學把握綠色生產方式與綠色生活方式之間的內在關聯,通過綠色生產擴大綠色消費,通過綠色消費推動生產方式轉型升級,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

(三)以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爲重要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要大力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以儘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升能源資源產出效率。牢固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大節能降碳工作推進力度,加強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強化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進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加大糧食節約減損,加強原材料節約循環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垃圾資源化利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把保護生態環境、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築牢自然生態屏障,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功能完備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功能。

(四)以全面系統推進爲實施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低碳轉型是系統性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整體推進。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要更加註重系統觀念,樹立全局思維。推動一、二、三產業全領域綠色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佈局,加快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工業、農業、服務業全鏈條各環節。大力推動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深入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完善綠色製造體系,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構建綠色服務業體系,大力發展金融、電商、文化、健康、養老等低消耗低排放產業,發展壯大綠色環保產業。推動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綠色發展。推動綠色生產,增強綠色產業發展動力,厚植綠色技術新優勢,創新綠色產業發展路徑,拓展綠色發展新空間。推動綠色流通,在流通全過程中推廣綠色低碳循環理念和模式,打造綠色商品供應鏈,建設綠色流通服務體系。推行綠色消費,加大政府綠色採購力度,推進公共機構消費綠色轉型,引導企業執行綠色採購指南,鼓勵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和服務。

(五)以改革創新爲引領驅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中國式現代化藍圖變爲現實,根本在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製度保障”。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涉及一系列思維方式、行爲方式、工作方式的變革,關係綠色技術、發展模式的創新,必須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深化制度改革。全面構建權責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制度體系,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高水平協同。完善綠色轉型市場化機制,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加大創新引領。加強綠色低碳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實施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和設施裝備攻關,完善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和轉化應用機制,強化創新能力建設。廣泛激發社會創新活力,積極培育綠色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推動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持續打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強化雙輪驅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構建公平開放、有效競爭的市場體系,激發市場主體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內在活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綠色發展規劃引領,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加強市場監管,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六)構建更加開放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全面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要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積極推動全球環境治理。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塑料污染治理等領域國際規則制定,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和氣候治理體系。參與引領全球綠色發展。積極融入全球綠色產業鏈供應鏈競爭與合作,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加快推動新興產業綠色高起點發展,前瞻佈局綠色低碳領域未來產業,培育綠色化數字化服務化融合發展新業態,持續打造中國綠色品牌形象。廣泛開展綠色國際合作。深度融入世界,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擴大綠色國際合作“朋友圈”。圍繞綠色可持續發展,加強政策交流,提升生態文明國際傳播效能,爭取更多知華友華力量。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節能和提高能效、塑料污染治理、循環經濟等重點領域,推動技術、標準、投融資項目等務實合作,共同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