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陸韓FTA衝擊大 經濟選民站出來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二)與南韓總統朴槿惠(左一)10日在北京出席中韓雙邊合作協議簽字儀式。(中新社)
編按:九合一選舉下週即將投票,雖然是一次地方性選舉,選舉結果的意涵及影響卻非常深遠,本報將連續推出5篇社論深入解析,供讀者投票前深刻思考。
政府提醒陸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對臺灣經濟的衝擊,民進黨及綠營媒體卻指控政府選舉打恐嚇牌,是誇大作用,不用理會。這是太麻木不仁,社會應該正視其影響,不要成爲「溫水煮的青蛙」。今年當然沒有影響,明年景氣也可能繼續好轉,這並不表示邊緣化對臺灣沒有影響,只是時候未到,而且很快就會來到,來到後的衝擊會很大、很久。
陸韓領袖在APEC會中宣佈FTA談判達成一致,年底前將完成所有談判。大陸應該可以很快完成後續程序,韓國則須依據《締結通商條約程序暨執行法》進行影響評估及相關立法,國內恐怕也有得吵,預計將花3-6個月溝通協調,但一定會通過,2015年中正式生效。對臺灣將形成中長期的極大威脅,躲都躲不掉。
2010年兩岸ECFA快要簽訂之際,韓國擔心臺灣與大陸產業整合,臺灣產品將在大陸市場排擠韓國產品,因此創造了「Chiwan」英文字,形容臺陸聯手對韓國的影響。但臺灣自己內耗,兩岸《服貿協議》在一年多前就已經簽訂,卻在立法院卡關。貨貿協議已經談得差不多,也不敢端上臺面,我們看到臺灣的機會一點一滴不斷在流逝。
陸韓FTA對我國總體經貿的影響,依據103年7月中華經濟研究院利用GTAP經濟模型,模擬陸韓FTA生效後對臺灣經濟之影響,臺灣GDP將下降0.5%、總出口減少1.34%(37.5億美元)、總產值減少0.98%(89億美元)。若以工研院根據整體制造業,直接影響加上間接影響,產值所受之影響進行評估,3-5年內受影響金額將達新臺幣2600-6500億元部分。不同模型結果雖異,但無論如何,陸韓FTA絕對將對臺灣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以貨品貿易內容分析,中國大陸未來20年內91%項目、85%貿易值關稅降爲零,韓國開放幅度更大,20年降稅期間內,92%項目、91%貿易值關稅降爲零。而農產品部分共1611項農產品列入談判項目,中國大陸出口之農水產品有670項被韓國列爲超敏感項目,其他將近1000項農產品都降稅。
臺韓工業產品在大陸市場相似度指數平均高達75%,中國大陸均爲臺韓出口最大市場。未來臺出口至中國大陸須課徵關稅產品,而韓不用,24.7%的臺灣非零關稅工業產品可能受威脅,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玻璃等7個產業衝擊最大,很可能被韓國產品替代。經濟部洽各相關公會的估計,我國整體工業產品每年將被韓國替代約佔對大陸出口總額的2.0%-5.4%,約31.6-84.2億美元,而這些產品大多是中南部傳統產業。因此逆轉陸韓FTA影響,是爲現在非零關稅產品及廠商保住機會,也爲數衆多但出口金額較小的中小企業找一條新的出路,未來更能享受自由化帶來的效益。一旦臺灣的廠商要多付關稅,競爭力就會打折扣,企業佈局就可能改變。有辦法的大企業出走,留下的中小企業處於競爭弱勢,臺灣能提供的就業機會將愈來愈少。
陸韓FTA是一步到位,除了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的影響更不容小覷。服務貿易雖然陸韓雙方協議的市場開放先以「正面表列」方式處理,但待協議生效後,則以「負面表列」方式進行後續協商,此係中國大陸對外洽籤FTA首次同意使用負面表列方式處理。正面表列是有列出業務纔可以做,負面表列是除了禁止項目外,什麼都可以做。
原本兩岸《服貿協議》是臺灣跑在韓國前面,尤其金融業最受惠,例如臺資券商可以在大陸成立合資券商公司,現在陸韓FTA的負面表列,跑在臺灣前面,取得更大商機,把臺灣金融業的機會都可能抹煞掉。
另外,韓國可能在自然人移動、律師服務、營造及工程服務、娛樂服務之市場開放取得優惠之待遇。當前大陸內需快速增長,同時帶動服務業成長,兩岸的《服貿協議》,大陸有龐大的市場發展空間,本來給臺灣的優惠,現在都可能拱手讓給韓國人。當韓國因爲大陸而更強,臺灣的大陸機會及國際市場就越不樂觀。
貿易自由化是大勢所趨,當韓國及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往籤自由貿易協定的方向奔馳,臺灣根本沒有本事故步自封或反其道而行。臺灣要發展,人民要加薪,年輕人要有機會,關心臺灣經濟發展的選民應該站出來,在選舉發揮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