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迎最大規模高層換防,能否挽回下滑頹勢?

截至8月14日,上汽集團在2024年完成了最大規模高層調整。從上汽集團到上汽大衆、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涉及調整人員多達15名高層,幾乎完成了集團到各分公司的全面換帥。

無論是其變動頻率還是涉及人數、職位,在如今的汽車行業內,都可謂是獨一份的存在。

高頻調崗,誰是那個最合適的人?

事實上,今年以來車圈內發生重大人事變動的並非上汽這一家。根據蓋世汽車此前統計,今年上半年至少發生了超70起人事變動,涉及100餘人,影響範圍涵蓋傳統車企、外資/合資車企以及新勢力。

即便是進入下半年,僅7月內一汽、東風、北汽、吉利、長城、蔚來、小鵬、零跑、保時捷、捷尼賽斯等多家車企上演人事變動,涉及人員超20人,且基本是一把手和二把手。

但顯然,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有上汽的變動頻率、涉及人數、職位更快更多。

就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2月陳賢章調任上汽集團副總經濟師、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原延鋒總經理賈健旭接任上汽大衆總經理一職後,上汽集團內部先後公佈了12次人事變動。上至上汽集團董事長換帥,到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華域汽車、上汽變速器、延鋒等一把手全面變動。

且有傳聞稱,被盧曉替代的原上汽通用總經理莊菁雄,在履新一年零三個月後被調任上汽安吉物流,另一位原上汽通用銷售副總陸一則將被調回上汽集團。但可惜是,至今未有任何公文對外證實。

從現有信息來看,不同於一汽與東風間交叉換防,亦不同於其他汽車集團高層接替,上汽集團旗下各子公司間呈現了一種“輪崗”制。

主要晉升路線大致是從零部件企業到整車,再晉升至集團管理層,其中尤以上汽大衆總經理一職最爲突出。最近兩屆總經理分別來自延鋒汽車與華域汽車,賈健旭僅僅花了不到十八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從延鋒汽車總經理、上汽大衆總經理、上汽集團副總裁再到上汽集團總裁的職位飛遷。至此,他也不過46歲,已成爲當屆上汽集團中最爲年輕的管理者。

現任上汽大衆總經理陶海龍工作調動頻率同樣不低。隨今年1月,原兼任上汽乘用車總經理、飛凡汽車CEO的上汽集團副總裁吳冰,不再兼任分公司職務後,原華域汽車總經理王駿接任上汽乘用車總經理、飛凡汽車CEO。華域汽車總經理一職便交由原上汽變速器總經理陶海龍接棒。

不過半年時間,隨賈健旭升任上汽集團總裁,陶海龍又由華域汽車總經理調任上汽大衆擔任總經理一職,並在一個月後兼任上汽大衆黨委書記。

至此,上汽集團及旗下主要分公司一把手均已完成更換,這是否意味着可以止住上汽集團不斷向下的發展頹勢?

高層換防,能否挽回發展頹勢?

“上汽最近怎麼了?”年中時,在一場私下的交流中,一位業內前輩向上汽集團某位管理者發出疑問。得到的是漫長尷尬。

不可否認,作爲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當下正遭遇發展瓶頸。

更爲準確地說,此次頹勢早現於4年前。

還記得2018年,在經過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車市下行再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等一系列磨難之後,所有觀點都已宣告“汽車產業的高速增長期已經結束”,上汽集團憑藉上汽大衆與海外業務,銷量依然堅挺。但沒想到是,曾經的業績奶牛上汽通用自2019年銷量開始呈現斷崖式下滑,緊隨其後是上汽大衆,僅剩上汽乘用車緩慢爬升。

2016年至2024年7月上汽集團各分公司銷量走勢;圖片來源:蓋亞系統

但顯然,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炸式增長,比亞迪及一衆新能源企業迅速發展,不斷擠壓着傳統汽車市場的市場,哪怕是有着飛凡、智己的上汽集團也未能討到多少好處。

據上汽集團產銷快報顯示,7月,集團共銷售汽車251484輛,銳減37.16%;前7月,累計銷售2078438輛,下滑15.92%。其兩大增速引擎——新能源和出口業務,齊齊熄火。其中,新能源銷售90987輛,下滑21.85%;出口及海外基地銷量97070輛,下滑15.77%。

上汽集團旗下各分公司的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7月,上汽大衆僅批發81,003輛,同比下降18.18%;前7月累計批發593,091輛,下滑1.53%,其銷售規模已少於上汽通用五菱,位列集團內部第二名。

上汽通用表現尤爲低迷,其7月僅批發15,000輛,同比暴跌82.42%;前7月累計批發240,579輛,下滑55.14%。上汽乘用車7月銷量50,279輛,同比下滑29.95%;前7月累計批發385,118,下滑20.19%。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汽必須做出一些改變。但如何改,是擺在每一位上汽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陳虹續任的三年裡,一句“上汽很難接受由單一一家供應商爲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靈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直至今日依然有人嘲諷,稱之爲保守派。但這又何嘗不是掙扎破局的突顯呢?

圖片來源:智己汽車

根據上汽集團財報透露,2021年至2023年間,上汽集團累計研發投入超560億元,推動上汽集團在自動駕駛、新能源、固態電池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但現實卻是今年以來,上汽集團已連續兩個月丟掉了國內銷量第一的寶座,取而代之的是比亞迪。於是,陳虹將仍未找到答案的難題傳遞給了本該在8月退休的王曉秋手上,若同樣難解,三年後或將交給下一任董事長。

“馬車”換防,搏一搏350萬輛新能源車

上汽大衆、上汽通用與上汽通用五菱曾是支撐上汽集團銷量的“三駕馬車”。但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圍剿下,“三駕馬車”的銷量在2023年走到歷史低位,分別爲121.5萬輛、100.1萬輛、140.3萬輛,較2018年跌去了41%、49.2%、32.3%。

即便如此,其依然是上汽集團的銷量支柱和重要的利潤來源,2023年佔集團總銷量的72%,營收佔比71.55%,淨利潤佔比46.8%。

但顯然這並不是長久之計。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爲,上汽通用三大品牌長期以來優惠力度一直處於高位,試圖以價換量的策略,明顯不利於品牌價值的塑造,且造成內部價格重疊,產品結構失衡。

通用汽車財報也證實了這一點。其第二季度便在中國虧損了1.04億美元。對此,通用汽車首席財務官Paul Jacobson坦言,“在中國,我們一直在採取措施減少庫存,使生產與需求相匹配,並降低固定成本,但很明顯,我們採取的措施還不夠。”

合資退,勢必需要自主頂上。基於對未來的發展預期,上汽集團更新“三駕馬車”爲新能源、出海和自主品牌,並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要達到350萬輛,較2022年增長2.5倍,其中自主品牌要佔到70%。

5月24日,上汽集團在“向新十年上汽集團新能源技術發佈會”上宣佈,今年以來,固態電池、智能車“中央大腦”、數字智慧底盤等最新技術,已實現量產應用,助推上汽“七大技術底座”全面躍遷升級進入2.0時代。

出海層面,上汽如今已進入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且海外市場佈局比較均衡,除歐洲市場外,在中東、澳新、南美、東南亞等全球各主要市場均已躋身前列。

且蓋世汽車注意到,在7月底,上汽第32艘汽車運輸船上汽安吉錦誠輪投入使用,這艘全球的最大綠色滾裝船擁有7600車位、排水量超過4萬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30%,將加入上汽歐洲自營航線,積極突破出口運力瓶頸,加速跨洋出海。

圖片來源:上汽

與此同時,上汽集團正與多個國家進行磋商,以確定新工廠的佈局。7月曾有報道稱,上汽集團將在9月30日前作出決定,以明確其是否在西班牙投建其在歐洲的首座電動汽車工廠,並計劃在2027年第四季度生產首款汽車。

進入8月,上汽集團旗下名爵MG汽車在一份公告中表示,計劃在墨西哥建立一個拉丁美洲樞紐,包括一個汽車工廠和一個研發中心。名爵汽車墨西哥業務負責人Zhang Wei在聲明中表示,這樣不僅在當地生產汽車,還能產生面向拉丁美洲的市場情報。此外,公司還計劃將高端品牌智己引入墨西哥。

不可否認,上汽集團已進入轉型的“深水區”。合資品牌銷量走低,歐盟又對中國電動汽車高築“關稅牆”,如何加快自主品牌崛起,減輕海外市場經營壓力,這些問題仍待新任管理層解決。期待如此大規模的高層架構調整,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對其創新轉型、重回發展正軌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