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局長形容中國是“咄咄逼人的競爭對手”,要求國會批准更多預算資金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前有天問一號成功登陸火星,後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順利對接,中國航天領域一次又一次取得重大突破和斐然成就,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對於近期中國取得的航天突破,NASA均在第一時間表達了祝賀。但在國內,NASA新任局長比爾·尼爾森(Bill Nelson)則多次發表強硬言論,將中國渲染成“咄咄逼人的競爭對手”,聲稱中國正挑戰美國的太空領導地位,必須時刻“緊盯中國”(Watch the Chinese)。

如同國內的一衆美國政客,曾擔任過國會議員的尼爾森也深諳“要錢密碼”,在5月19日和6月15日的兩場參衆兩院聽證會上,他均拿出中國說事,並呼籲國會向NASA批准更多預算,第二場聽證會的日期,正是神舟十二號即將迎來發射的前夕。

除了業內人士,在目睹了中國航天的迅猛發展後,一些美媒也不忘藉此來敲打美國。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其駐華記者就發問,“曾經的政治阻礙反過來激勵了中國”,那麼,如今“中國的驕傲,又能否成爲美國的動力呢?”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祝賀之餘,NASA緊盯“咄咄逼人的競爭者”

早在特朗普政府時期,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就曾在2019年炒作中俄“太空威脅論”,指示NASA“通過一切必要手段”,在2024年前重返月球,試圖重現上世紀60年代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

只不過,如今美國所緊盯的目標不再是前蘇聯,而是中國。彭斯當時警告稱,中國正試圖“奪取月球戰略高地,從而成爲全球航天大國”。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順利對接,當天傍晚時分,神舟十二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了自己的空間站。對此,NASA於當地時間6月17日上午在官網發表聲明,以局長尼爾森的名義表示了祝賀。

NASA官網聲明截圖

不過,就在此刻,《華盛頓郵報》卻也注意到,民主黨人尼爾森近期在美國國內不斷髮表強硬觀點,其戰略和特朗普政府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將中國形塑成了“一個非常咄咄逼人的競爭對手”(a very aggressive competitor),他聲稱中國在太空領域雄心勃勃,正在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必須時刻“緊盯中國”。

尼爾森曾擔任過律師、佛羅里達州衆議員和參議員,並在1986年乘坐哥倫比亞號進入太空,不過在其從政生涯中,他沒有參與過太空項目管理。

美國專業太空政策分析網站“空間政策在線”報道截圖

當地時間6月15日,尼爾森在美國國會參議院撥款委員會的商業、司法和科學小組委員會作證時,就提到了“來自中國的競爭威脅”。他聲稱,中國並不想等到本世紀30年代才實現人類登月,同時也提到了中俄近期聯合發佈《國際月球科研站路線圖》和《合作伙伴指南》。

尼爾森6月15日出席參議院聽證會 視頻截圖

他說:“在我們的競爭對手之前,讓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有色人種一起登陸月球表面,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當有國會參議員向其施壓,要求他制定重返月球的時間表時,尼爾森表示,2024年仍是目標,但從歷史經驗來看,太空項目通常會被推遲。此後,他又將話題轉移到了中國。

“我認爲你們將看到一個非常咄咄逼人的中國。”尼爾森對議員們說道:“我認爲,這將成爲你們作爲一個決策者要思考的問題,即我們先重返月球,再繼續計劃爲去火星做準備,這對美國來說具有什麼價值?”

NASA局長找到向國會要錢密碼:CHINA

6月15日,美國“太空新聞網”(SpaceNews)同樣也報道了尼爾森的這番表態,並指出他如今的說法同上個月在衆議院一場撥款聽證會上的發言如出一轍。

“太空新聞網”報道截圖

5月3日,獲拜登提名的尼爾森正式宣誓就任NASA局長一職,5月19日,他首次以NASA局長的新身份亮相於國會。而就在幾天前,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取得成功。

在聽證會上,尼爾森談及了對中國航天計劃和美國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Artemis)進展的擔憂。會前幾小時,中國國家航天局剛剛公佈了“祝融”號火星車的首批照片,尼爾森則先後兩次展示了“祝融”號的這些照片,以此作爲“中國航天新進展”的證據。

尼爾森在衆議院聽證會上展示“祝融”號火星車首批照片 視頻截圖

尼爾森稱,中國“將要在本世紀20年代把人類送上月球”;美國需要振作起來嚴肅應對,大力發展載人系統,讓人類“重返月球”。

他還稱,中國計劃在未來幾年向月球南極發射三個大型着陸器,NASA目前只計劃在月球南極部署一個小型着陸器,而月球南極的冰凍水可以用來製造火箭燃料和未來宇航員任務所需的氧氣。

顯然,尼爾森很快就找到了“財富密碼”,此後他更是藉此呼籲國會向NASA批准更多的預算資金

據CBS介紹,NASA在2022年的預算要求比2021年增加了15億美元,達到了274億美元。在增加款項中,最多的就是“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尼爾森要求從拜登簽署的就業法案中抽取資金,投資阿爾忒彌斯任務。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9日,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宣佈,將有9男9女共18名宇航員參加美國重返月球計劃,圖爲其中5名宇航員。圖自澎湃影像

美媒:同中國太空競賽,NASA非常激進

據報道,目前尚不清楚尼爾森的這些言論是否對國會議員們具有說服力,但他的觀點還是得到了部分議員的支持。

5月19日的聽證會會後,阿拉巴馬州共和黨籍衆議員羅伯特·阿德霍爾特(Robert Aderholt)就表示:“中國在月球和火星機器人上的進展,以及他們的空間站方面取得的巨大進展,意味着我們在發展自己的項目時不能失去重點或動力。”

《華盛頓郵報》在其報道中點出,尼爾森的想法其實和前任政府特朗普政府相一致,他一直試圖利用“中國的太空野心”這一藉口,說服國會爲NASA重返月球的計劃提供更多資金,同時努力建立屬於自己的國際聯盟。

此前,NASA計劃在2028年之前將宇航員送上月球,但特朗普政府極力推動加快這一進程,要求NASA在2024年之前完成這一任務。報道認爲,這是一個“非常激進”的時間表,很少有人認爲能夠真正實現。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9日,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宣佈,將有18名宇航員參加美國重返月球計劃。圖自澎湃影像

如今在拜登政府的領導下,NASA正在重新審查“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但新任局長尼爾森還是接受了此前的計劃和激進的時間表,履新後就繼續着其前任吉姆·布里登斯廷(Jim Bridenstine)未完成的工作:遊說國會,爭取資金實現目標。

正因如此,尼爾森把中國渲染成了一個競爭對手,不僅在登月競賽中,還欲在更廣泛的太空空間領域同美國爭奪領導地位。

除了“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尼爾森還呼籲將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延長至2030年,而國際空間站已在太空運行了20多年,原本將在2024年接近“預期壽命”並退役。如若真的退役,中國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爲空間站領域的“唯一玩家”。

中國無懼美國封鎖,兩國太空合作仍不樂觀

神舟十二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朝“星辰大海”邁出的重要一步,引發了外界的高度關注。多家外媒跟蹤報道了本次發射任務,全面介紹了任務內容、空間站建設以及航天員的情況,回溯了中國航天近年來取得的巨大進展。

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圖自澎湃影像

總部設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太空研究機構“安全世界基金會”(Secure World Foundation)方案規劃總監布萊恩·威登(Brian Weeden)表示,中國正試圖利用空間站來顯示自己是一個太空大國,此次發射是一個重要成就,但並不意味着中國已經趕上,甚至超越美國。

不過,《華盛頓郵報》的觀點卻認爲,中國近年來在成爲卓越航天強國的道路上取得了顯著的進步:2019年,中國成爲世界上首個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陸探測器的國家;今年5月15日,中國成爲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着陸火星的國家;本週早些時候,中俄宣佈了在月球合作建立國際科研站的計劃;隨後,就是6月17日的成功發射。

天問一號探測器着陸火星模擬動畫

此情此景,也讓一衆外媒提及了美國10年前對中國所下達的“太空封殺令”,例如英國廣播公司(BBC)就認爲,正是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導致中國在太空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中國毫不掩飾自己的太空雄心”。

美國曾以政治、資金、技術等方面緣由,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2011年,美國又通過了旨在禁止中美兩國航天合作的“沃爾夫條款”,以所謂“存在間諜風險”爲理由,封死了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合作的道路。然而,這並未阻撓中國航天的發展步伐,在空間站領域“殺出一條血路”。

4月29日,海南文昌,中國空間站首艙“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圖自澎湃影像

《華盛頓郵報》分析認爲,中美之間在太空方面的合作尚未發生,這種情況在短期內似乎也不太可能改變,從量子計算機到5G網絡,中國一直被美國視爲一系列科學技術的“激烈競爭對手”。

報道援引美國智庫機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師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的觀點稱,這種情況在太空領域尤甚,因爲太空技術也會被用於國防。

他說:“這些把中國看作是軍事競爭對手的深切擔憂阻礙了軍民兩用技術的合作,太空中使用的技術都是軍民兩用的。美中的太空合作需要出現像美蘇在冷戰結束前實現的那種緩和環境,但那離我們還很遠。”

目睹中國非凡航天成就,美媒發問敲打美國

“中國航天進步之快,能否刺激美國的雄心?”當地時間6月17日,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CBS駐北京記者英若明(Ramy Inocencio)在其報道中發出了上述質問,藉此來敲打美國。

CBS報道截圖

形容神舟十二號是中國迄今爲止耗時最長的載人航天任務,並引用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總監昆汀·帕克(Quentin Parker)的話稱,“曾經的政治阻礙反過來激勵了中國”,那麼,如今“中國的驕傲,又能否成爲美國的動力呢?”

帕克還回憶稱,如果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是一場較量,前蘇聯和美國確實進行了一場真正的月球太空競賽”。

而英若明則在報道文章結尾處表示,太空競賽從未真正停止過,它只是達到了更高的水平、更有野心。他聲稱,本週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聯合公佈了在月球上建立國際科研站的計劃,這將直接與NASA的“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展開競爭。

6月17日清晨,甘肅酒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領命出征。圖自澎湃影像

儘管西方國家和各家外媒對中國航天發展有着各種各樣的猜測,但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6月17日所言,探索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中國政府一貫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始終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原則與有關國家廣泛開展載人航天合作與交流

趙立堅還強調,進入到空間站階段,中國將繼續加大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與廣度,使中國空間站成爲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外航天員能夠一起遨遊天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