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韓聯手發動洪水級千億投資潮 壓制陸晶片自主發展

爲建立具有戰略安全意義晶片產業鏈,美韓合作投入千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提高晶片產能,結果可能壓制中國大陸晶片自主發展路徑。(圖/美聯社

爲了建立具有戰略安全意義的晶片產業鏈美國最近與韓國達成協議,雙方合作在美韓投入千億美元的投資計劃,提高美國本土晶片產能,藉以擴大與中國大陸晶片產能的競爭。在這場世界級的晶片大戰中,政府對晶片產業的補貼勢不可免,專家預期將再掀起一場因晶片產業補貼問題而引起的貿易糾紛

美國之音報導說,美韓峰會同意共同努力增加汽車使用的傳統晶片的全球供應,並通過促進增加相互投資和研發合作,支持兩國的先進半導體制造業(包括先進晶片和汽車級晶片)和高容量電池的相互和互補投資,並承諾在材料、零件和設備供應鏈上進行相互和補充投資,以擴大生產能力。

拜登當局美國國會目前正在推動的公共投資立法擬定的半導體投資規模超過千億美元,韓國政府也宣佈在2030年以前投資4500億美元,要打造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產業中心。這些投資計劃將主要由私企主導,幹國政府提供金融、稅賦基礎設施等政策支援。

美國在2021年《國防授權法》 也包含了國會議員提出的《美國晶片法》(CHIPS for America Act)條款,將授權一系列半導體研發計劃與國內晶片製造業補助,動輒動用數百億至上千億美元。此外,美國半導體企業還在遊說政府出臺高達40%的優惠稅收減免措施,韓國也納入了類似的稅收優惠政策

臺積電和三星爲主導的臺灣和韓國半導體制造商目前佔據全球先進晶片生產的半壁江山。而如果美國對晶片製造業的國家支援得以落實,美國本土晶片產能將大幅提高,未來中國的國產晶片征程將面臨更多險阻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晶片市場,但本土企業產能遠遠不能滿足內需。商業諮詢平臺億歐智庫發佈的一份報告說,中國2020年的晶片市場規模超過1400億美元,但大陸當年的晶片製造產值僅爲83億美元,僅滿足了內需的5.8%。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說,2021年全球先進晶圓產能的55%集中在臺灣,韓國以20%的佔比排名第2,美國第3,佔全球總量的18%。《美國晶片法》如果得以落實,到2025年,美國的先進晶片產能將超過韓國,擴大到全球總量的21%,並在2027年繼續提高到全球產能的24%,屆時臺灣的產能份額將降至40%,臺灣和韓國的總產能將佔全球的57%。而受美國製裁影響,中國無法採購關鍵生產設備,其先進晶片產能仍將大幅落後,3、5年後的全球份額僅佔全球總量的6%。

《日經亞洲》(Nikkei Asia)今年3月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7家中國晶片製造設備製造商表示,他們的訂單大多是生產14至28奈米晶片的機器,有些製造商甚至生產的是更老一代的晶片生產設備。

大力資助半導體產業的政府不僅限美、中、韓地區,歐盟也正考慮建立一個半導體聯盟,並希望引進臺積電、三星或英特爾在歐洲建廠,計劃在2030年讓歐盟在全球半導體生產的佔有率從10%提高到20%。政府資金可能來自7500億歐元新冠疫情後的復甦基金,該基金中的1434億歐元用於創新和數位行業

晶片巨頭其實都不缺錢,各國政府之間的補貼競賽令人匪夷所思,好像被迫必須要採取行動。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這些補貼造成了各種扭曲,可能最終導致行業產能過剩,其次,幾乎不可避免地會造成貿易摩擦。可以預見到未來幾年,補貼可能引發大的貿易爭端,然後可能帶來關稅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