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俄軍事圍堵再現“成本強加”
美國及北約對俄羅斯持續進行戰略圍堵與軍事挑釁,有渲染外部威脅以保持聯盟內部凝聚力的因素,也有通過“成本強加”戰略對俄施加壓力的考量。
“成本強加”最早由蘭德公司研究員安德魯・馬歇爾提出,1976年正式納入美國防部文件。這一戰略設計的核心理念在於,通過有意識的策略性行動,以多種方式,增加競爭對手實施相關政策的經濟、政治、社會成本,加劇其資源消耗,直至危及其政府合法性與控制能力,迫使其因持續的“戰略失血”而退出競爭。里根政府時期,美國製定並全面實施對蘇聯的“成本強加”戰略,以打破美蘇間“恐怖的核平衡”,重新奪回競爭優勢。在許多研究者看來,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同美國的軍備競賽耗費了大量資源。
冷戰結束後,美國對俄羅斯不僅沒有手下留情,反而進一步加大圍堵與遏制力度。除了經濟制裁、外交攻勢、輿論宣傳、培養內部反對派等方式,美國在軍事上也是招數頻頻。
加強在俄周邊的兵力部署。美國在波蘭、羅馬尼亞、韓國、日本以及本土阿拉斯加部署的“宙斯盾”“薩德”“愛國者-3”等導彈防禦系統,形成了對俄的反導“包圍圈”。2017年開始,美國拉攏北約以輪駐的方式向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部署4個北約戰鬥羣,每個戰鬥羣約1000人。今年,美國又以對抗“俄羅斯威脅”爲由,向波蘭增派約1000名駐軍,使駐波美軍增至約5500人。美國駐波蘭大使莫斯巴赫還公開表態稱,美國可以將部署在德國的核武器轉移到波蘭,引發俄羅斯強烈不滿。
提高對俄軍事挑釁的頻度和強度。根據俄國防部披露的數字,北約每年在歐洲舉行近40場明顯針對俄羅斯的大型軍演。2019年沿俄羅斯邊界的空中偵察次數同比增加了33%,海上/沿海岸偵察次數增加了24%。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今年北約對俄軍事挑釁次數不減反增。美軍B-52H戰略轟炸機還分別在黑海、愛沙尼亞、加拿大和北極地區,實施過空中發射巡航導彈攻擊俄羅斯的戰鬥訓練,對俄“導彈空襲模擬”演練已然常態化。
加快先進武器裝備和新型作戰條令開發進程。多年來,美國一直在推進核武器的小型化、實戰化。2019年,在《中導條約》失效後第16天,美國就進行了此前受條約禁止的陸基中短程導彈試驗。美國還成立了網絡司令部和太空司令部,佔領“網絡軍備競賽”“太空軍事競賽”先機。與此同時,美軍方推出的“多域戰”“全域戰”“決策中心戰”“馬賽克戰”等作戰理論也層出不窮。
以上種種,對俄羅斯形成了強大的安全威脅與戰略壓力。對於國內經濟本就處於弱勢、疫情中更是遭受重創的俄羅斯來說,要應對以美國爲首的北約軍事集團的長期襲擾挑釁,多少會有些吃力。而這種步步升級的襲擾可能給俄羅斯造成戰略上的緊迫感,從而投入更多精力加快先進武器裝備研發或採取其他軍事應對策略,使俄羅斯在大國競爭中揹負更高成本,反而一定程度上喪失其他方面的競爭能力。而這樣的結果,正是“成本強加”戰略的目標所在。
美國從冷戰時期的“錦囊”中掏出“成本強加”的“妙計”,充分證明其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觀念根深蒂固。事實上,對俄羅斯的敵視在美國軍政兩界有着相當龐大的市場。而俄羅斯應對的主要方式,既不是退讓,也不是擴大事態,而是更好地通過戰略力量的調動和配置,佔有高超音速武器研發應用等關鍵節點,集中力量在局部打造非對稱優勢,避免與美耗時耗力的纏鬥,從而在激烈的大國博弈中尋求突圍。(趙夢珊 劉�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