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羅泉古鎮
羅泉,一個從秦朝走來的千年古鎮,在四川資中、威遠、仁壽三縣交界的山谷中蜿蜒。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爲羅泉創造了一些獨特的關鍵詞:井鹽、豆腐、保路運動、武術、非遺……而它所有的景緻與故事,都沿着一條名叫“珠溪河”的小河生長,長成了“五里長街”,羅泉也被稱爲“川中第一龍鎮”。
相傳三國時,諸葛亮曾在羅泉營盤山上安營紮寨,因連續乾旱,河流斷流,大軍無水可飲。官兵在珠溪河邊鑿井成功,諸葛亮見井中泉水清澈,井口似籮筐,便命名爲“籮泉井”。時間推移,官方和民間又將“竹”字頭和“井”字去掉,俗稱羅泉。
古樸、典雅、大氣的遊客中心平地而起,成爲古鎮新的標誌建築,“迎客鬆”般恭迎天下客人。整治一新的小河,魚兒也多了起來,在水裡歡快。踏着遊步道順河前進,目光不自覺轉向對岸,吊腳樓、馬頭牆、川南民居成爲眼裡的風景。
不知不覺,身邊突然出現幾位古銅色的“鹽工”。他們或你推我拉、或獨背行囊,汗流浹背、闊步前進的形象栩栩如生。這些雕像,讓人彷彿置身那個時代,回到古鎮的輝煌歲月。漫山遍野,鹽井林立。古驛道人羣川流不息。辛勤的鹽工們把優質的井鹽源源不斷背到山外,背出小鎮的盛名,背成今天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真正令羅泉蜚聲天下的,是發生在近代的“羅泉會議”。
1911年8月4日,四川同盟會會員龍鳴劍聯合哥老會首領秦載賡,在羅泉“福音堂”召集全四川哥老會首領舉行秘密會議,爲四川保路運動由和平請願轉爲武裝起義作了重要的思想和組織保證。會後一個月,起義烈火便燃遍了全四川,促進了武昌起義的爆發,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孫中山先生說:“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要推遲一年半載。”這是對四川保路同志軍起義的高度評價,也是對羅泉會議的肯定。
那些歷史風雲的來龍去脈,在今天的“羅泉會議舊址”裡有詳細展出,“舊址”也成爲了人們緬懷和追憶歷史的重要遺蹟。
有人說,羅泉的一天,是從一粒黃豆開始的。清晨的石磨不辭辛勞地轉動,磨出清清白白的豆腐,磨出熱氣騰騰的生活。
從小河拐入古街,一眼望去,家家戶戶門前都擺滿了琳琅滿目的豆腐系列產品,豆腐乾、豆腐乳、豆腐包子……主人笑容滿面爲絡繹不絕的遊客介紹。還有豆腐全席,幾十種豆腐菜品擺滿餐桌任你品嚐。可以說,羅泉的整天、整年都貫穿着豆腐。到了羅泉,除了美景,美食纔是最讓人流連忘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