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吃水果?感冒吃柑橘補充維他命C?破解5大水果迷思

臺灣水果王國,尤其夏天是水果的盛產季節。(圖/pixabay)

生活中心/謝承恩編譯

出門在外的上班族學生常會選擇果菜汁作爲補充維生素膳食纖維營養來源,但到底怎麼吃對身體最健康?根據國外醫藥網站《Medical Daily》指出5種吃水果常見的迷思,身爲外食族的你不得不看!

迷思一:冷凍水果比新鮮水果的營養還少

根據南加州大學醫學教授David B. Agus博士所出版的《無病時代》指出,水果從樹上掉下來時,就會馬上開始降解(degrade),運送過程還會經過高溫、碰撞、光線等刺激,到最後吃到嘴裡的水果未必還能保有完整的營養價值。美國NBC廣播公司的健康專家Joy Bauer也表示,市面上的冷凍水果和蔬菜,往往在削皮後不到一小時內就急速冷凍起來,營養也被鎖在裡頭。David補充,冷凍水果可以降低酵素活動,避免在食物運送途中流失掉維生素C、維生素B1,算是避免腐壞或確保營養的保險作法

迷思二:水果最好空腹吃

網路流傳着「飯後吃水果容易導致食物在胃裡變質」,或是消化系統混合大量食物,無法有效吸收水果營養。根據國外醫療網站《Healthline》指出,水果讓腹內食物消化的平均時間,從72分鐘變慢成86分鐘,進而產生飽足感,長遠來看,可減少卡路里的攝取量,此外,胃酸可ph值約1~2,防止食物中的細菌生長

▲水果中的纖維素助消化。(圖/翻攝自StockSnap網站)

另外,消化道小腸設計長達20英尺(6公尺長),超過320平方公尺(30平方公尺)的吸收面積,這表示無論你是飯前飯後吃水果,你的腸道有能力可以在一天內吸收2倍多的營養素

迷思三: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根據紐約北岸醫療公司的Katie Barbera表示,選擇合適的水果(低升糖值)及控制好份量,並不會引起血糖急遽的上升,甚至還有助於降低糖尿病風險研究指出,每週至少吃兩份完整水果的人(特別是藍莓葡萄蘋果等水果)與那些每月食用量少於一份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23%。對於平常不能攝取碳水化合物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水果可是少數天然且風味絕佳的食物。

迷思四:喝果汁跟吃水果一樣營養

許多外食族懶得買水果削來吃,會選擇去手搖店買現打果汁,但要注意的是,比起吃完整的水果,果汁中的纖維素(水果渣)被瀝出,讓血糖和熱量飆高,且果汁爲了蓋過酸味,會添加大量的糖,更容易引起蛀牙

▲果汁缺乏纖維素且含有過高的糖分。(圖/取自pakutaso)

ETtoday健康雲的報導指出,糖尿病患喝果汁容易導致血糖更不穩定,造成手腳冰冷、疲倦、胃腸脹氣或食慾不振、小腹墜脹、大便稀軟或次數多、小腿容易腫脹等脾虛溼盛的現象。

迷思五:攝取維生素C可預防感冒

現在有許多研究發現,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柳橙)等,對於預防或治療感冒沒有顯著好處,但對於那些在北極等惡劣環境中的馬拉松選手、滑雪者士兵,則效果較好。根據醫師蒼藍鴿指出,維他命C對治療或預防感冒的效果有限,反而「維他命D」的預防功能較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