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引用大陸片段要送審?文化部「善意提醒」 胡孝誠:就是警告
▲針對ETtoday新聞雲新節目,文化部致電新聞「善意提醒」,資深媒體人胡孝誠認爲很詭異。(圖/翻攝《雲端最前線》)
ETtoday新聞雲《慧眼看天下》在播出前,接到文化部致電「善意提醒」,指稱如果節目中有大陸節目片段就必須送文化部審查。對此,各界譁然。而資深媒體人胡孝誠23日在《雲端最前線》中指出,在臺灣住那麼久,基本上很少聽到官員會那麼善意提醒,所謂的善意基本上來講是一種警告,警告的意思比較重。
胡孝誠認爲,官員接受記者詢問的時候,回答模式有點跳針,「如果是大陸地區的影帶要送審,她從頭到尾一直在強調這句話,也沒有作另外的解釋,沒有解釋善意的意義到底在哪裡、目的性在哪裡、你希望怎麼樣。」
胡孝誠說,引用畫面經過翻攝或重製,這種情況還有沒有所謂的大陸地區影帶的定義在,這是比例原則,如果用這樣的標準,就會有很大的問題,目前所有電視臺以及網路上的通通會受影響,「所有的東西都要過來(審查)嘛,那你是不是應該一套標準,而不是感覺至少兩套以上,那你這樣怎麼去執行法律上的問題。」
胡孝誠表示,雖然按照相關規定,這部分是由文化部來管的,「但問題就在這裡,如果是直接用影帶播出來的話,你文化部跳出來講話,我覺得沒有什麼問題,但你好歹這部分是兩個單位吧?一個是新聞局,另一個單位是NCC,現在文化部跳出來很詭異啊!」他認爲,今天會出現這個問題,就是相關單位對於OTT(Over-The-Top,內容或服務建構在基礎電信服務)產業無法可管,所以就找別的東西來刁難。
▲OTT在近年已成趨勢,民衆使用手機、平板的時間越來越長。(圖/CFP)
另外,有消息指出,文化部之所以主動關切《慧眼看天下》,是因爲陸委會接到檢舉,於是將案子轉給文化部。對此,胡孝誠則說,不管怎樣都不該用打電話的方式,照理講應該要發公文,「打電話這個動作很詭異,過去跑新聞這麼久,很少看到這種情況。」
胡孝誠也感嘆,兩岸目前出現不對稱的資訊交流狀態,臺灣是新聞自由的環境,所以可以看到很多關於大陸的資訊,而大陸方面看到的臺灣資訊基本是零,「但有一個問題,我們自己也要面對現實,其實我們對大陸的資訊是不是很貧乏,是不是不夠,真的不夠!」
他說,目前臺灣民衆接收到的大陸資訊主要來自兩個管道,一個平面、電視新聞,另一個就是網路,「那在新聞上面來講,當大陸兩年前開始發展無人商店的時候,臺灣是最近一年纔開始出現的,他們在用支付寶的時候,我們手機相關的資訊也是在兩年內纔有,我們是很落後的。」他認爲,如果臺灣方面覺得大陸是有敵意的,「那我們要先了解敵人嘛…認真的去認識對岸,認真的去認識他們的生活、狀態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我都覺得我們對對方根本是盲視的狀態,如果今天繼續再用現行法規跟現行主管機關的管理模式,會有很大的問題。」
▲ETtoday新聞雲推出全新節目《慧眼看天下》,由資深媒體人黃寶慧擔任主持人。(圖/新聞節目中心)
《慧眼看天下》21日首集探討南北韓將舉行雙邊高峰會以及中國大陸政經情勢,經貿發展等兩岸時事,但節目尚未播出就受到文化部「關切」。文化部影視局組長陳淑滿來電指出,因爲看到節目「全面掌握國際趨勢、精準剖析兩岸脈動」的口號,所以「善意」提醒如果節目中有大陸節目片段,就必須送文化部審查。對此,各界譁然。
根據「大陸地區及香港澳門錄影節目在臺灣地區發行送審須知」第一點,申請大陸地區及香港澳門錄影節目在臺灣地區發行(家用、公開上映),應依本須知規定將錄影節目送本部審查許可,並取得許可證明後,始得爲之。
雖然規則如上,但當ETtoday新聞雲記者電訪陳淑滿問到,「如果只是翻攝網路畫面,算不算違反第一點規定?」陳淑滿並沒有明確答案,僅一再表示如果有大陸節目需送審。記者進一步追問,「爲何不等節目播出後,若有疑慮再發函給業者要求說明,而是主動告知業者,善意提醒?」陳淑滿也沒有正面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