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酒無名會AA 匿名有必要苦衷
特派員看世界專欄英文縮寫AA代表聚餐後各自付帳,但在美國AA通常指協助酒癮者紓解問題的戒酒無名會。酒精成癮被認爲可治癒,但需要時間和耐性的疾病,AA以「無名」形式進行有必要的苦衷。
一羣人圍坐成圈,看來有點宗教儀式氛圍。參加者先報名字,說明自己的狀況,再談酗酒對人生的影響。有人說家庭破碎,有人說失去工作,也有人說酒後暴力、一夜情和車禍。參加者什麼階層都有,許多是所謂的「正常人」。離開聚會後,各自回到自己的人生,繼續與酒精對抗。
這不是電影劇情場景,而是每天發生的事。「戒酒無名會」(AA)是全球性自願組織,臺灣也有,透過定期聚會協助酗酒者戒酒與紓緩酒癮,活動匿名進行,會中談話仍有法律責任,但參加者無須憂慮僱主或同事知道,影響就業。
當酗酒成習者說,「我要去開會了!」聽得懂的人總會給予會心微笑和祝福眼神。
酒精成癮緣由不一,校園飲酒是美國嚴重的社會問題,酗酒習慣也從青少年一路進入成年。美國國家防止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資料顯示,2015年,26.9%的美國18歲以上成年人過去1個月曾過量飲酒,7%過去1整個月過量飲酒.也就是每12人中就有1人有酗酒問題。
壓力是酗酒惡化的重要因素。瓦爾加斯(Elizabeth Vargas)曾是美國廣播公司(ABC)晚間新聞主播,酗酒讓她失去婚姻,幾乎丟了工作,嚴重時,曾在播報前紅酒下肚,配音時許多字念不出來。
「羞恥」是酗酒惡化的幫兇,社會多認爲酒精過量是涉及道德的行爲問題,不是「疾病」。酒癮患者不喝時是正常人,黃湯下肚就成了另一個人。
瓦爾加斯對抗酒癮多年,數度出入勒戒所,狀況時好時壞,女性和公衆人物的身分讓她更爲焦慮,不過她決心將仍在進行式中的經驗公諸世人,讓美國社會對酒癮症有更多瞭解。
居住在華府,曾在教育部任職的R.H.也有相同問題。他每天都在和酒精的致命吸引力對抗,發作時,總在AA、酒吧和超級市場的酒架之間掙扎。
最糟的狀況是他曾酒後駕車肇事,車輛全毀,所幸未有傷亡,警察到場時發現後座還有兩箱啤酒,R.H.進了維吉尼亞州拘留所10天。
R.H.長期參加AA聚會,情況好時可兩週不碰酒,他竭力不讓僱主知道問題。但酗酒嚴重影響情緒和工作,過多的病假最後讓他失業,賦閒在家,掉入酒癮問題的惡性循環。
R.H.的妻子不離不棄,酒駕肇事終於學到慘痛教訓。出獄後,情況大幅改善。他感謝上帝沒有讓自己愚蠢的行爲奪走別人和自己的命。
戒酒無名會有傳統或個別方法,在安全的環境裡,協助酒癮者打開心胸,面對問題,離開同溫層回到現實世界後,有能量正面看待生活。10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