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楊英風才氣廣 遺愛人間

簡秀枝楊英風才氣遺愛人間(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烽火少年楊英風——從師院豐年時期,1947-1963」,於3月7日下午2時,在臺師大美術德羣畫廊舉行,臺灣前輩藝術家的價值擡頭,開幕典禮上,冠蓋雲集,呈現難得盛況

這是繼日前北教大「不朽青春—臺灣美術史再發現」的盛況之後,再次展現臺灣前輩藝術家熱度的熱鬧展覽。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致詞時特別推崇臺灣藝術重建與師大的密切關係。他說,不管是從四面八方轉進來臺的藝術名家如雲,近現代新美術運動,無不以師大爲核心,風起雲涌,總是走在時代尖端

尤其,早年那些參與運動者,已經成爲師大老師,或者成爲老師的老師,甚至是老師的老師的老師。這種開枝散葉的動能與現象,在臺灣美術教育系統,蔚爲奇觀,也居功厥偉

楊英風(1926-1997)從師大畢業,活躍在中國、日本與臺灣,跨足領域寬廣,從速寫插畫、攝影、版畫水墨油畫雕塑,到鐳射藝術,跨越傳統、現代到當代,從純藝術到文創產業,蕭宗煌認爲,若稱楊英風爲臺灣最早的文創藝術家,一點也不爲過。

臺師大校長吳正己、藝術學院長趙惠玲、美術系主任白適銘,不約而同對楊英風開幕典禮上的洶涌人潮,喜出望外,他們見證師大是孕育大師搖籃的所在,彌足珍貴。

推動楊英風研究與出版不遺餘力的寬謙法說,是楊英風骨肉。寬釋法說,楊英風不只是她們個父親,更是臺灣的公共財。

在衆多貴人恊助之下,目前在交通大學已成立「楊英風研究中心」,坊間也出版了34大冊的「楊英風全集」,是臺灣前輩藝術家當中,文獻資料整理得最完整與翔實者之一,她們樂見楊英風藝術之光,普照在他生前熱愛的臺灣土地之上,而且,影響力與日俱增。

這次展覽,以烽火少年爲主題,跨越年代,從1947年到1963年,即楊英風自21歲到37歲期間,從大陸北京臺後,在師大美術系求學,以及擔任《豐年》雜誌時期的藝術點滴

戰爭烽火連天,楊英風有過遷徙頻仍,輾轉求學的少年歲月,逐漸蛻變爲一揹負家庭經濟重擔,努力走向藝術專業創作道路的有爲藝術家,彷彿跨步50年代的時光隧道上,藉以凸顯楊英風年少多才,以及具備高昂堅靭生命力,以及君子不器的獨特性格。

3月7日是藝文活動的黃道吉日,各類開幕節目都很集中。黃英文不愧是舉足輕重的前輩大師,臺灣前輩畫家家屬、國內藝術領袖,都共襄盛舉,出席7日下午的開幕,盛況空前。

開幕典禮之後,並舉行捐贈儀式,爲楊英風愛在師大,遺愛人間,再添一筆。

「烽火少年楊英風—從師院到豐年時期,1947-1963」展覽的展期,將持續到至3月25日。

楊英風,字呦呦,是臺灣宜蘭人,青少年時期,跟隨父母在中國北京經商,小學畢業後,進入北平學校讀書,而後返臺,畢業於師大美術系。

自1940年代起,開始對藝術充滿熱情,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到處寫生,師事郭柏川淺井武和差川典美。創作媒材廣及油畫、版畫、速寫、水墨、漫畫美術設計獎座設計、雕塑、景觀規劃等等。

創作年代橫跨二次大戰戰後到20世紀末的楊英風,他的藝術創作風格,堪稱多變,從早期鄉土寫實到中晚期抽象藝術,並致力於人文與藝術哲思之思考,提出「大乘景觀」藝術之雕塑理論,是公認臺灣戰後在藝術創作與藝術理論兼備的重要藝術家,育才無數。

回顧楊英風一生之創作,可說是20世紀臺灣藝術史縮影,他勇於嘗試創新的精神,讓他成爲臺灣藝壇導師,帶領檯灣藝壇走向現代化與多元化。

作者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