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髮夾彎」 315篇敏感文章重新上架

中國季刊。(圖/翻攝自劍橋大學出版社官網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劍橋大學出版社21日宣佈,經大學高層召開會議,基於「學術自由高於一切」的原則下,把日前應中國廣電總局撒下的315篇敏感文章立刻重新上架。學術界對此表示歡迎,但對未來仍感到憂心。

中國廣電總局日前要求劍橋大學出版社撤下《中國季刊》上敏感議題論文,包括文革天安門廣場西藏新疆香港臺灣等議題。劍橋大學以免整個網站被中國封鎖,只好照辦。

此事在學術界掀起風波,有學者批評劍橋大學因爲中國是大市場而妥協,把利益擺在學術自由之前;但也有學者認爲,這是不得不採取之計,否則網站遭到封鎖,損失更大。然而事件出現「髮夾彎」,劍橋大學出版社21日發表聲明,經過大學高層召開會議評估後,當初只是不情願的一時之舉,基於「學術自由高於一切」的原則,決定把下架的315篇文章立刻重新發表。

《中國季刊》主編普林格爾(Tim Pringle)表示,劍橋出版社下架文章時並未得到《中國季刊》的同意,身爲一名編輯,他對劍橋出版社現在決定重新上架文章表示歡迎。

這件事引發全球學術界的反彈,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包定(Christopher Balding)甚至發起連署請願,要杯葛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出版品。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教授迪斯特爾霍斯特(Greg Distelhorst)樂見劍橋大學出版社改變決定。他表示,「這是朝正確方向邁進一大步」,我很高興劍橋聽進學者們的話。

但他也指出,要求下架文章不會是中國當局的最後手段,劍橋大學出版社必須有政策,來因應中國當局可能的進一步要求,且對付北京越來越多的箝制手段「不會容易」。

許多學者憂心,中國當局要求「中國季刊」下架論文只是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