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真的要終結了嗎

近幾年來,世界能源格局演變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各種論斷不斷出現,作爲碳排放主體的化石能源發展前景成爲各方的關注焦點。

從我國的現實情況來說,中短期內化石能源依然承擔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的重任。能源安全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波動性、間歇性、隨機性是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基本特性和自然屬性。這些新能源發電大規模併網後,會加劇能源系統的脆弱性和安全風險,如果遭遇沙塵、颱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則更加嚴重。大規模儲能是解決能源系統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的關鍵,然而大規模儲能技術目前還不成熟、有效利用率不高且成本較高,目前難以形成規模化應用。與此同時,當前主要發達國家化石能源比例也很高,例如美國高於80%,只是油氣比例高一些,相對清潔。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增強憂患意識顯得格外重要。因此,作爲中短期內能源供應主力的化石能源,擔負着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在協同實現能源安全和低碳轉型、建立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能源體系過程中,煤炭的穩定性、油氣的相對清潔性使得化石能源成爲先立後破、平穩過渡的“壓艙石”“穩定器”“調節器”,被賦予了新內涵。

同時,清潔轉型和多能融合也會給化石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留下空間。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由於化石能源仍是主導能源,無論從支撐碳中和目標實現還是從保障能源安全的角度考慮,如何更好地實現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推動能源體系向低碳轉型就變得至關重要。依託“源頭管控—過程優化—末端治理”多環節聯動發力,通過提高開採效率、優化燃燒過程、與新能源融合等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舉措,可使化石能源的開發利用向清潔化、高效化轉變,系統性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例如,作爲實現化石能源規模化低碳利用的關鍵技術選擇,碳捕獲與封存技術可以集成到以化石能源爲主的工業系統中,特別是鋼鐵、水泥、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但又難以深度減排的行業,捕捉後的二氧化碳則可用於油田驅油或作爲原料轉換成其他產品,爲碳中和目標下的化石能源使用留下了空間。此外,燃氣發電機組憑藉啓停快、運行靈活的優勢,可爲電力系統負荷波動等提供靈活調節,有效支撐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未來隨着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的不斷提高,傳統化石能源將逐步退出原來的主體能源地位,但是在油氣、煤炭與新能源多能融合發展的新型能源體系中依然有存在的空間和價值。

事實上,除了作爲燃料的能源屬性外,化石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對工業和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石油可以通過提煉得到各種石油產品,如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等,這些產品在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儘管車用燃油消費的規模將大幅減少,但並不是所有用途的燃料都能被輕易替代。例如,船舶和航空運輸的用能需求很難電氣化。另外,石油裂解生產的乙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等原料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資。同樣,煤炭和天然氣也可以轉化爲各種化工原料,用於生產塑料、化肥、藥品等。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化石能源角色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逐漸由能源屬性向原料屬性轉變,資源價值和發展空間也逐漸凸顯。

因此,衡量化石能源是否終結,不能簡單地以能源屬性的“發展規模”大小來衡量,而應該看“綜合價值”變化。在中短期內能源安全重要性進一步凸顯的戰略格局中,以及在傳統燃料向高能效高品質燃料的轉變、“獨立發展”到與可再生能源“融合共生”的新型能源體系構建、傳統能源屬性向原料屬性轉變過程中,化石能源的內在價值始終存在甚至更大,只是價值屬性特徵和展示方式發生了顯著改變。

〔作者系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