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暴跌暴漲一股沒賣? 市值管理掩蓋坐莊利益鏈

上市公司沒有明顯利好,大股東也沒有減持,也少見股權質押、協議轉讓,上市公司股價卻一波波沒來由地大起大落。如此異常現象背後,是不是有人坐莊?如果有人坐莊,爲什麼又如此違反常理?

近日,從向中源家居公開討要市值管理費用開始,私募基金從業人員葉飛的連續爆料,不僅讓十多家A股上市公司深陷坐莊質疑漩渦,更重要的是,以市值管理爲名實則坐莊操縱的資本騙局,正在被徐徐揭開。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多位業內人士發現,上市公司出現業績大幅增長、併購重組、增發,或重要股東減持等發生時,都有可能成爲坐莊操縱的高發時點

而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包括中源家居在內,被葉飛點名的十多家上市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股價近年都曾劇烈波動,但去年以來,除了個別公司之外近期均無重要股東減持。

如果說,這樣的股價異動是坐莊的結果,是否讓人一頭霧水?坐莊的背後,又是誰在獲利?如何獲利的?

“除了增發重組,有些大股東牽頭的坐莊,不減持一樣能賺錢。”有熟悉坐莊內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一些上市公司在大股東限售期滿後,以市值管理的名義反覆拉昇股價,通過莊家不斷在買賣,通過差價分成,同樣能鉅額獲利。

由於運作方式隱蔽,這種在A股市場潛行已久的股價運作方式,一直充滿神秘色彩。在這一隱秘的運作中,都有哪些環節?各個環節中,又有哪些參與者?各個參與者,又是如何深藏行跡

欲知其中詳情,且看第一財經細細道來。

股東獲利“暗道”

與早年不同,近年來隨着市場不斷完善,市場主流資金偏向追逐大市值和有業績增長的公司,業績差、市值小的公司乏人問津。而小市值公司,早已成爲坐莊主要對象。對莊家來說,小市值股票也更容易拉昇。

“現在坐莊的股票,市值都不會太大,流通市值一般不會超過50億,有些股票總市值都沒有50億,盤子太大了做不起來。”一位熟悉內情的資深市場人士張華化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較於大市值股票,小票籌碼更容易收集,需要的資金也更少,操作成功概率更高。

選好了股票,還要選擇操作時點。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出現業績大幅增長、併購重組、增發,或重要股東減持等,都有可能成爲坐莊的高發時點。

“但這裡面有一個情況,有些坐莊的股票,與消息面、基本面都沒有關係,有時連一點消息都沒有,也沒有任何利好,股價就突然拉昇了。”張華提示稱,而且,在股價位於高位時,大股東也沒有減持。

披露信息顯示,被葉飛點名的多家上市公司中,除了利通電子、昊志機電等少數公司,在去年曾有小規模減持外,其他公司近期均無重要股東減持。

如果有公司參與了合謀,但重要股東並未有減持動作,這似乎不合常理。

“根本不需要減持,坐莊的目的也不是爲了減持,套現方式有很多種。”張華告訴第一財經,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解禁後,大股東不減持也一樣能賺錢。

其中的訣竅就是,通過反覆拉昇股價,不斷買賣二級市場收集的籌碼賺差價,獲利後在場外與莊家分成。

“大股東在坐莊的時候減持,一下子就‘破相’了。”張華還稱,在所謂市值管理的股價大幅拉昇時,大股東最好不要出現減持、股權質押、協議轉讓等行爲,否則很容易暴露。而上述賺差價的方式,不僅更爲隱蔽,同樣還能鉅額獲利。

被葉飛點名的上市公司中,雖然多家否認了進行市值管理,但股價短時間內暴漲暴跌,是不少公司的常態。

自從2018年上市以來,中源家居股價已經經歷了四次大起大落。2018年2月上市後,中源家居從19.86元的發行價,暴漲到41元以上。但此後的八個月,又幾近跌至破發。然而,到了當年10月底,其股價又從19.81元開始猛烈上漲,到2019年4月便拉昇到歷史最高點的48元以上,隨後再度開始大跌。

2020年以來中源家居的波動,雖不及上述兩次劇烈,但區間漲幅大多在一倍以上。經過上一輪拉昇後,其股價在去年2月再次跌至最低時的19.98元,但階段觸底後,僅僅兩個月又拉昇到40元附近,當年5月底暴跌至22.41元后,又被重新拉昇到37元附近。今年1月,在跌至歷史最低的17.01元后,又在3月31日暴力上漲到30.33元。

“今年有人來找我們做中源家居,我們沒答應。”資深市場人士李偉(化名)在面對記者詢問時坦言,“根據我們的瞭解,這個股票已經被反覆做過幾次了,前面的人都賺到了錢”。

事實上,在葉飛和中源家居之間充當中間人調節的陳姓人士,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也稱,其朋友也在中源家居“最早那一波也去做過”。

不過,中源家居5月13日公告稱,經內部自查及徵詢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高等,自公司上市以來,上述相關方均未直接或通過第三方,以口頭書面形式委託有關盤方開展“市值管理”,亦未接觸或與蒲菲迪、微博大V“葉飛私募冠軍直說”相識。

環環相扣的參與者

圍繞以市值管理爲名進行的股票坐莊,各個環節的參與者,已經構成了環環相扣的利益鏈。

李偉告訴第一財經,從已經暴露的案例來看,以市值管理爲名的股票坐莊,參與者通常由上市公司大股東、盤方亦即莊家、中間人、接盤方等四方組成,而充當莊家的大多是私募基金。

個人、私募、機構,都有可能充當莊家,但公募基金受到的投資決策約束比較多,坐莊早期不太可能參與。個人的話,不僅資金實力不足,還有很多風險。”李偉說,相較之下,私募基金更合適充當盤方的角色

業內人士還稱,不少以市值管理爲名進行的坐莊,都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出於自身需要而主動牽頭,但其中存在的風險,需要盤方熟悉上市公司情況,雙方在買賣時點、利益分配方面能互相配合。因此,雙方大多可能都存在利益交集,至少也要互相信任,否則很容易暴露。

在這一特殊利益鏈條中,參與各方也按各自職責進行分工。知情人士稱,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大股東提供操盤資金,盤方負責提供賬戶、通過中間人尋找接盤資金。找接盤方時,莊家通常都會承諾按一定比例,向接盤方、中間人支付定金和費用,而這些費用多數時候仍然由大股東實際承擔。

按照葉飛近日爆料時的說法,他在中源家居市值管理的過程中,充當的就是中間人角色,居間爲盤方尋找接盤的“下家”。盤方分別向其本人及其找來的下家,支付金額不等的費用。

在具體流程上,一般先由上市公司物色操盤方,談好條件後,大股東將資金轉入指定賬戶。資金到位後,盤方提前在股價低位進場收集籌碼,股價到達高位需要出貨或需要繼續拉昇時,會通過中間人找其他有實力的資金方買入股票。

根據業內人士介紹,接盤方如果是公募基金等機構資金,一般不支付定金,只需向基金經理支付接盤費用,如果是其他性質的資金,盤方則要按一定比例提供保證金。爲了規避風險,上市公司大股東、盤方都不會與接盤資金接觸,而是由中間人物色接盤資金。找到合適資金方後,盤方又通過中間人,與資金方約定買入時間,並監督資金方是否按約買入。

“盤方找人接盤的時候,一般都會說還要把股價繼續往上做,找人買的目的是爲了鎖倉,集中籌碼便於拉昇。”李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到底是出貨還是鎖倉,要看資金方自己的判斷了。如果是初步拉昇階段,一般都是爲了收集籌碼,便於後續拉昇。如果股價已在高位,往往都是爲了掩護莊家出貨。

“接盤方各類資金都有,不排除也有私募和公募。”另有業內人士此前告訴第一財經,相對於其他資金,公募基金資金規模大,接盤後如果發生風險,個別股票也不會造成基金淨值大幅波動,一些基金經理也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額外收入,很多盤方傾向於尋找公募基金等機構資金接盤。

蒙面進場

截至5月16日,共有11家上市公司,被葉飛點名質疑“坐莊”,中源家居、城地香江、東方時尚等均否認違規進行市值管理。

涉事的上市公司是否通過市值管理坐莊,目前尚有待監管調查。但業內人士稱,一些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時,爲了規避法律風險,會在具體操作時與莊家、盤方在物理上進行“隔離”。

李偉告訴第一財經,上市公司很少直接參與坐莊自己的股票,大股東也不會直接出資,而是在資金、人員、賬戶等方面與上市公司隔離,通過第三方劃轉資金,以達到消除痕跡的目的。

“坐莊的錢很多都是大股東的,大股東自己找外面的‘馬甲’來做,一定不能穿透,穿透就麻煩了。” 李偉說,消除痕跡的辦法很多,既可以通過表面上沒有關聯的第三方打錢,也可以委託盤方尋找“馬甲”賬戶。

他稱,雖然個人、機構、私募都有可能操盤莊家,但私募合規、資金方面都有優勢。找到合適的盤方後,上市公司大股東一般會通過第三方賬戶,以購買私募基金產品的名義,將資金提供給盤方。爲了籌集更多資金,盤方還會利用各種方式加槓桿

在此前的爆料中,葉飛曾稱,操盤方向其提供中源家居前200名股東名冊,以證明其與上市公司的關係。僅以名冊確認,而不以書面協議證明,也是消除坐莊痕跡、規避風險的一種方式。

張華透露,在運作股價的過程中,上市公司大股東與莊家之間,莊家與接盤方之間,都不會簽訂正式合同,操盤行爲大多依靠口頭溝通。由於這種操作有鎖倉要求,買入量通常較大,到了季末,接盤方都會出現在股東名冊中,向大股東或盤方證明,“我已經按承諾買了你的股票”。

由於上市公司定期獲得股東名冊,而接盤方買入後持有時間短,未能進入定期股東名冊,一些接盤方會在買入後,會向中間人微信對賬戶變動截圖的方式,證明買入股票的數量、金額。

四方利益分配

根據業內人士介紹,一些上市公司以市值管理爲名,與盤方聯合坐莊時,其大股東等相關方並不是唯一的資金來源,盤方往往也要按比例負責找資金。此外,在操盤過程中,盤方可能還要加槓桿籌集更多資金。

這讓大股東牽頭的市值管理,具有了配資、融資的色彩。

在這種模式下,上市公司大股東、盤方、中間人、接盤方四者之間的利益,按照怎樣的方式分配?

第一財經此前瞭解到,類似操作中,一般都有前端收費、後端收費兩種模式,後者前後端結合的模式。所謂前端收費,是指如果由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主動牽頭,在正式買入前,就要向盤方、資金提供方支付資金利息、操盤等費用。後端收費則是指股票賣出獲利後,各方按事先比例分成。如果盤方提供了資金,可能要收取一定利息。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上市公司大股東、盤方,後端收費較爲常見,中間人、接盤方前端收費可能更多。至於具體分配比例,外人很難知曉。

“大股東、盤方怎麼分不知道,估計他們有一個契約,事先怎麼承諾就怎麼分。”張華告訴第一財經,可以肯定的是,雙方之間肯定要進行利益分成,“一般雙方都利益捆綁,否則憑什麼交給你來做?”

但對上市公司大股東、盤方來說,也存在一定風險。如果盤方參與出資,一旦操盤失敗,盤方與大股東一樣,同樣面臨虧損。而中間人、接盤方,則面臨盤方“賴賬”,無法收到“尾款”的風險。

李偉告訴第一財經,資金方雖然是前端收費,但盤方擔心一買入前就付清費用,資金方拿錢後不買,所以只會支付部分費用,鎖倉期滿後才付餘款,接盤方又擔心買了之後拿不到錢,拿到費用後未按承諾金額買入。

“按照葉飛自己的說法,可能就是他找的資金,買了盤方指定的股票,不但沒有收到費用,反而還虧了錢。”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