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三大發展牽動北約東擴進度
工商社論》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甫落幕,最受矚目的三件事情分別是:俄烏戰爭結束後,美國纔會考慮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土耳其不再反對,瑞典可望成爲北約第32個成員國;日韓紐澳四個國家都簽署了「個別化夥伴計劃」,成爲北約的「亞洲太平洋四夥伴國家」(Asia-Pacific Four)。這三大發展顯示,在美國扮演推手下,北約從北大西洋走到西太平洋,不僅在歐洲「東擴」,還要「東進亞太」,此一世紀宏偉願景對國際政治的影響將相當深遠。
今年北約峰會於11~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立陶宛是歐洲「反中抗俄」的急先鋒,北約選擇在此辦峰會,用意不言可喻。此次會議除了瑞典成爲北約準會員國(仍待各國議會同意),最重要的時刻,當屬美國總統拜登發表演說之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G7領袖和兩位歐盟領袖面前,感謝各國支持烏國,並希望能在戰後加入北約。然而在俄烏戰事膠着之際,仍有三項課題必須探討。
首先,戰爭終會結束,但以什麼方式、在何時結束,仍有懸念。這場戰役已到了轉折點,三個最可能的情境分別是:一,僵持不下,在現有控制的領土,形成軍事對峙。二,在對峙情勢下,釋放願意停戰的訊息和善意,在美國主導下,展開和談。三,和談的領土疆域底線,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無論是回到去年2月24日戰爭前的邊境疆界,或更早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之前,克里米亞半島仍屬於烏克蘭領土,都是俄羅斯總統普丁在現階段不可能接受的「政治自殺」方案。
其次,明年是國際選舉大年,無論是俄羅斯、烏克蘭或美國,元首都有競選連任、輸不得的重大壓力。修憲後一任六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將在明年5月本任期屆滿,將展開另一個新的任期。在6月剛經過瓦格納集團「一日兵諫」的兇險後,普丁面對美國主導的「北約新東擴」,沒有後退一步的空間。對於一任五年的烏克蘭總統來說,澤倫斯基在2019年520就任後,歷經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明年同樣要競選連任。至於已宣佈要競選連任的拜登,當前最重要的目標,應該是全力終結這場消耗俄羅斯國力、裂解歐盟、削弱德國和法國影響力的戰爭,以便能在明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國外止(熱)戰,國內備(選)戰」。
最後,儘管烏克蘭人認爲,自己阻擋俄國入侵歐洲有功在先,讓北約國家「東線無戰事」,理當取得成爲北約會員國的資格,且獲得最前沿的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的大力支持,但仍不敵美國的堅持,拜登最終拍板以「戰爭結束」做爲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前提。
歐洲最近幾年的重要變化,莫過於政治上的歐盟遭遇英國脫歐,軍事上的北約陸續接納芬蘭、瑞典成爲新的會員國,以及經濟上的歐元區在今年加入克羅埃西亞成爲第20個使用歐元的國家。俄烏戰爭是二戰之後,歐洲大陸面對的最大規模戰爭,改變了歐洲國家的政治版圖。由美國主導的北約,原已「英雄無用武之處」,但在俄烏戰爭「洗禮」後,蛻變成爲本世紀影響歐洲政經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境外國家」。
回到此次的北約峰會,瑞典獲准加入北約,而烏克蘭「戰後再議」的結果,都是取決於需要所有人同意、共識決的機制設計。這種國際組織的決策機制,有時會讓當事國感到無奈,但也方便有心人「討價還價」。例如:土耳其強人總統艾爾段同意瑞典加入北約,但同時要求加入歐盟;藉由同意瑞典加入,土耳其還要到想要的戰機升級,美國同意推進和國會的協商,交付F-16V戰機的軍售案。而其在政治上的代價則是,俄羅斯已經將土耳其列爲「不友善國家」。
就此觀之,烏克蘭未來「戰後」加入北約,同樣需要所有會員國的一致共識。由於涉及集體安全防禦,從俄烏戰爭一開始,美國就忌憚於和俄羅斯對壘,以免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可見的未來,烏克蘭加入北約雖會被擺上正式議程,但屆時事過境遷,形勢發展難以預料,現在尚難論斷。
至於北約在峰會公報中以強硬措辭批中國挺俄羅斯、軍事威脅臺灣,以及日韓紐澳成爲北約的「亞洲太平洋四夥伴國家」,當然立即引發北京當局的強烈反彈。北約之前有意在日本東京成立辦事處,遭法國總統馬克宏反對而作罷,如今藉由與日韓紐澳結盟,展現其擴張到亞太地區的意圖,勢必爲中美、中歐關係投下新變數,造成新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