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兩個擔心與三個不確定,朝野不可輕忽

圖/本報資料照片

暮然回首,2023年就這麼過去了。放眼所及,地緣政治、氣候變遷和保護主義仍舊此起彼落,2024年就這樣的出現在我們眼前,新一輪的全球政經情勢也悄悄又發生了變化。

11月,美中元首明明在舊金山看似演出了握手言和,中歐領導人峰會卻在北京不歡而散;12月,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在杜拜熱絡開幕,卻在OPEC+鬧場之下尾大不掉;更不要說最近的紅海海域動盪,還有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政策即將轉彎,在在都讓明年的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再添波動。

12月14日,英國《經濟學人》指出,不要指望2024年全球經濟將軟着陸,儘管通貨膨脹已下降,但明年的世界經濟仍然脆弱。12月22日,中研院經濟所公佈了2024年臺灣經濟情勢總展望,語帶保留的提示「雪融春暖,偶寒風」,並預期2024年出口、消費和投資都會有所成長,但仍須留意三大不確定因素,包括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全球緊縮貨幣政策的遞延效果和國際競爭與地緣政治。

同時間,世界經濟論壇在其《首席經濟學家展望》(Chief Economists Outlook)指出,61%的受訪經濟學家認爲未來一年經濟疲軟的主要因素就是「波動性」。

所以,明年的經濟情況到底怎麼判斷?臺灣的經濟狀況又會如何?

首先,爲什麼會有波動性?原因其實簡單,最近兩年地緣政治、戰爭造成的大宗商品價格、糧食與能源價格上漲,進而帶來高通膨;爲了抑制通膨,Fed啓動升息帶來了高利率;加上中、美兩大經濟體的成長放緩。試問哪一個不是會引起不確定性的波動變數?明年這些變數仍在,又有美國總統大選,波動性自然如影隨行。

那麼臺灣的狀況又如何?根據臺經院11月公佈的最新預測,臺灣2024年經濟成長率將達3.15%,比 2023年的1.43%高。真的是這樣嗎?情況恐怕沒有這麼樂觀,臺灣的產業發展與企業競爭力恐將在2024年面臨更大壓力,ECFA的縮減對臺灣真的沒有影響?大陸經濟若繼續不振,臺灣企業豈能獨好?

12月19日,中華經濟研究院發佈「2023下半年臺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按照中經院調查顯示,2023年下半年製造業營運狀況指數48.5,不如上半年的62.9,而且是2013年以來第一次連續四期緊縮,可見企業決策者心裡面其實非常忐忑不安。其實可以想像,2024年上半年的面臨地緣政治和成本攀升壓力誰也害怕。49.2%製造業表示,若新中東地緣政治衝突持續擴大,預期公司營運將造成影響,至於庫存去化情形,則有51.3%業者表示截至2023年12月已將庫存去化至低於或等於正常營運所需,但仍有48.7%業者表示,目前存貨量仍超過正常營運水準。

換言之,2024年肯定需要靠天吃飯,若前方烏雲能散尚可期待,若是黑天鵝或灰犀牛再來個幾隻,臺灣註定難以獨善其身。

當然,很多人會因爲Fed口徑轉化,開始出現樂觀跡象,今年年底的各金融機構陸續端出樂觀預期,巴不得告訴你明年就是晴空萬里,讓你大膽押注投資。不過衆所周知,Fed主席鮑爾是一個處處有着政治考量的精明律師,所以,現在的利率保持不變,確實暗示Fed升息可能步入尾聲,但美國現在的經濟熱度,到底是體質強健,還是打了財政政策的嗎啡假象,誰也說不清楚。如果景氣或金融負面衝擊超乎預期,誰也說不準鷹派擡頭會不會突然來到。

展望2024年,高利率時代前所未有,臺灣整體需求復甦力道肯定有限,但隨着企業庫存壓力和緩,加上全球人工智慧(AI)需求旺盛,出口、投資有可能因爲低基期呈現一個復甦態勢,臺灣經濟成長數據確實不至於太難看。

但仍然有着兩個擔心、三個不確定需要關注:第一個值得擔心的是美歐貨幣政策的走向,緊縮轉向仍然可能隨時撲面而來;第二個擔心則是地緣政治與油價上漲的擦槍走火,不確定性肯定仍然揮之不去。不確定性首先來自高利率的壓制資本支出,有可能讓庫存壓力捲土重來,企業決策仍然困難重重。另外一個不確定性在於大陸政策刺激的有效性以及房地產會不會繼續低迷?最後一個不確定性就是AI與綠色轉型是否真的可以帶動新一輪科技投資及升級轉型?

一言以蔽之,2024年的不確定性和波動前所未有,臺灣企業最好腳踏實地與時俱進,隨時保持烏龜的長息 ,好好吸收新的全球政經變化,但也要有着兔子的隨機應變,隨時做好靈活的決策因應,才能在2024年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