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實名制 農民大罵變相砍量
許多農民反映肥料實名制購買到的肥料量不夠,且農民得先去登記後,等肥料來了再到農會領,跑2趟很不方便。(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因新冠疫情引發肥料之亂,農委會直指是有農民囤積肥料惹禍,在上月推出「肥料實名制」,還祭出登記的農民可獲每包20元補助;但農民實際拿到肥料後發現,供應的肥料竟然是「合理化施肥」計算後的量,農民大罵被變相「砍量」,在預期心理下,預購肥料變得愈買愈多。
農委會一開始推「肥料預購制」,但還不能滿足農友需求,4月15日再啓動肥料實名制預購補助措施,農友只要攜帶身分證明文件至農會或肥料行就可登記預購,每包40公斤補助20元,5月15日起每包40公斤加碼補助30元,6月15日起再提高補助至40元。截至上週爲止,累計預購量超過3萬公噸,預購農友超過4萬人次。
但不少農民反映,有時候到貨的肥料還因「合理化施肥」被「減量」,但每塊地的貧瘠程度不一,有的農地要用較多肥料、有的不需用肥料,而且肥料無法久囤,農民自己會評估用肥。也有部分農民指出,雖然農委會說只要有地號就可以補助,但地主不給地號就無法申請補助、預購肥料。
雲林斗南鎮農會總幹事張燕容則說,農民預購肥料要攜帶包括地號、租約證明、存摺封面、身分證等,且因爲「合理化施肥」,部分農民預購的量被砍,導致農民有「被砍量」的預期心理,預購時反而愈買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