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凡的“智能舒適密碼”:不向新,不成活
“對於智能時代,我們總結出了兩句話,不向新,不成活;飛凡只做兩件事,聚焦差異化與效率最優化。”
在廣州車展前夕,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飛凡汽車CEO吳冰用以上的總結,爲在廣州車展上大放異彩的飛凡汽車作註釋。
廣州車展上,2024款飛凡R7(參數丨圖片)正式上市,售價18.99萬-22.99萬元,整車改進項目多達129項;飛凡F7都市版同臺上市,售價18.99萬元。兩款車型殺入20萬元以內市場,看似又將內卷的行業風向再次深入,但如果剖析這背後的邏輯,似乎單單“內卷”二字,無法詮釋飛凡的思考。
遵循飛凡的品牌邏輯,以F7 爲載體,由R7深入,飛凡明確了“智能舒適”這條佈局之路,巴赫座艙的全員 C 位,灣域駕駛系統的以“穩”爲先,多元能量方案的“可充可換可升級”。飛凡通過建立在智能科技基礎上的“舒適”讓外界看到了一條似乎全新的發展道路。
更爲重要的是,這樣的佈局方式讓吳冰口中的“不向新,不成活”愈發清晰:以技術驅動智能化配置提升,這是飛凡的核;以用戶需求爲導向滿足消費者舒適用車的真實需求,這是飛凡的本,二者有機結合,鑄就了市場中的新思考。
01
智能舒適,絲毫不簡單
提及“智能舒適”四個字,似乎是這個行業中每一臺車都在涉足的領域,從芯片之爭,到做工用料比拼,從空間魔法到配置五花八門,人們深諳不智能不叫新汽車,不舒適不叫好汽車的硬道理。但是我們也能直觀發展,難道一張座椅具備了按摩功能就算舒適嗎?難道一臺車實現了領航輔助,就意味着智能嗎?
在飛凡的字典中,智能舒適的定義清晰可見:過去的傳統感知型舒適(如真皮大沙發)因爲沒有標準已經很難滿足部分用戶的需求,飛凡所倡導的未來舒適是基於智能化、數據化、場景化定義的可標準化的體系。
換言之,舒適的理解也分“新舊”,關於舒適的劃分,已然從配置堆砌進階到體驗爲先,在飛凡看來,對於舒適,中國汽車需要具備突破次元的前瞻思考與無限勇氣。
這就是爲什麼在廣州車展開幕當日,飛凡汽車展臺的流量絲毫不亞於那些擁有“踩點沙發”的流量競品。飛凡通過“技術驅動+數字驅動+用戶驅動”三大核心驅動力,賦能“智能舒適”科技的迭代發展,並在飛凡F7的種種表現中得到驗證,走進了用戶的心坎。
吳冰這樣解釋飛凡對智能舒適的理解:
·技術驅動,基於智艙、智駕、智電進化出的舒適。
·數字驅動,基於海量數據樣本迭代出的舒適。
·用戶驅動,兼顧主駕與乘客動靜結合的舒適。
與以上三點驅動方式所對應的,便是飛凡打出的三張“王牌”。好評如潮的巴赫座艙,聚焦用戶感官體驗,每個位置皆C位並非空談,視覺、聽覺、觸覺的高質量體驗意味着解鎖更多使用場景。
巴赫大師方向盤,與智駕智艙場景深度適配;巴赫沉浸矢量音效技術,讓聲音也有方向感,行車更安全;NVH通過車身材料優化,打造出劇院級靜謐空間;更重要的是,飛凡還通過暈車舒緩系統,有效舒緩乘員30%-50%暈車症狀。
沒錯,飛凡的舒適,不拘泥於靜態下的零重力座椅,而是動靜切換間,依舊帶給用戶實打實的優質體驗。
緊接着,是灣域駕駛系統。將航空三軸技術理念用於汽車領域,飛凡是頭一家,意在讓車身域得到更好的聯控。這樣的做法是爲了讓新款R7在市區頻繁加速/制動、山路過彎、高速併線等場景下,擁有平順流暢表現。讓外界意想不到的是,當全行業都在比拼風阻係數時,新款R7憑藉行業領先的橫風抑制功能,實現車輛更穩控制,沒錯,風洞實驗不僅是正面,更應該從側面展開。
當然,還有“多元能量方案”,憑藉最快90s極速換電以及電池和續航的升級,讓補能體驗同樣舒適。
這是三張來自飛凡的王牌,每一張都直擊痛點,只爲將極致的智能舒適體驗給到消費者。所以回過頭來看,把舒適做好,僅僅依靠配置堆砌似乎只能完成舒適的基本面,讓用戶的“舒適圈”進一步擴大,需要的是“向新力”與久久爲功的積累。
02
智能舒適,不以卷爲王
或許在看到三張王牌後,所有人都能夠意識到飛凡的卷是全方位的,尤其綜合兩款新車的價格。2024款飛凡R7,共推出3款車型,售價18.99萬元-22.99萬元,成爲唯一進入20萬元以內的中大型純電轎跑SUV。飛凡F7都市版上市,售價18.99萬元,以不到20萬的價格讓用戶享受中大型電轎體驗。但一條路捲到黑,遠遠不如聚焦差異化之路更能走到消費者心裡。
曾有分析人士這樣形容當前的市場,當每一項配置都在無限下放時,內卷的內核就不再是拼價格,而是拼誰能夠把配置的利用率提高。這意味着,要讓配置與功能好用、易用。
因此,飛凡的做法從共創開始。在積極傾聽市場反饋後,將備受好評的飛凡巴赫座艙搬入2024款飛凡R7,並引入灣域駕駛系統,從全維度打磨用戶的舒適用車場景體驗。
與此同時,飛凡汽車重新定義售後體系的“智能舒適感”,通過提升線上線下服務流程、提供時間沙漏服務(超時補償積分)、全天候技術支持、配件快速達等。看似在內卷,實則,飛凡並非在隨波逐流的競爭中一條路走到黑,而是讓內捲成爲優質體驗的源動力。
在溝通會上,吳冰用堅定的語風強調,我們希望用戶進入飛凡車內,能通過“智能舒適”得到更多的情緒價值。的確,當汽車演變爲新汽車,在交通工具成爲出行伴侶,汽車所提供的價值體系中,情緒已然成爲第一梯隊的核心要素。
當市場瘋狂議論千匹動力,2s 加速,冰箱彩電的時候,飛凡將注意力依舊聚焦於汽車舒適的維度上,這並非保守,而是更難突破的瓶頸,也是最難實現價值躍升的領域。爲用戶拓寬汽車產品的“舒適圈”,這樣的挑戰遠比零百加速的競爭更需要內功,更需要儲備。
但或許這就是飛凡本真思維的奧義:處於C 位的並非汽車,汽車中的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