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K他命」可治憂鬱症 注射0.5毫克40分鐘就見效

▲憂鬱症是文明病,全臺約有60~70萬名患者。(圖/示意圖記者林世文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K他命是三級毒品,政府爲了防止濫用,甚至在各地貼出「拉K一時,尿布一世」的警語。但近年來西方研究卻發現,注射極小劑量K他命,能在數小時產生持續1~2周的強大抗憂鬱療效,臺北榮總研究也證實難治型憂鬱症患者施打0.5毫克的K他命,能在40分鐘內降低53%的悲觀與57%的自殺意念效果最長可持續2周左右,成功補足傳統抗鬱劑發生療效前的缺口

根據統計,全臺約有60~70萬名憂鬱症患者,其中使用2種以上抗憂鬱劑仍無法達到顯著效果的「難治型」患者佔了三至四成,許多病人情緒低落、無法正常工作,對家庭婚姻及社會造成衝擊。傳統的三環抗鬱劑、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等抗憂鬱劑,多需用藥3周至1個月以上才能出現療效,在這段空窗期若處理不佳,病患可能會因耐不住極端痛苦喪命。

▲傳統憂鬱症藥物有空窗期,此時就可以靠低劑量K他命幫助銜接。(圖/記者嚴雲岑攝)

臺北榮總精神部於2013年至2017年收治門診71位難治型精神病患者,年齡介於45至48歲,女性約佔2/3,病史約10年,其中有1/3有自殺傾向,在經醫師充分說明、患者知情的情況下,分爲體重每公斤0.5毫克、0.2毫克與安慰劑生理食鹽水)三組進行單次K他命注射實驗結果顯示以0.5毫克效果最佳,注射後40分鐘再以漢米爾頓憂鬱量表(HAMD-17)進行測試分數已有顯著下降,成效最常可維持14天左右。

主導該項研究的臺北榮總精神部教授、國立陽明大學精神科主任蘇東平表示,一般人做正子造影前額葉會杏仁核亮,憂鬱症患者正好相反。由於杏仁核是控制情緒重要部位,杏仁和神經細胞活性太高,也是導致憂鬱症患者產生憂鬱、緊張、悲觀等問題的主要原因,在透過低劑量K他命注射40分鐘後再對患者進行腦部正子造影,竟發現原本前低後高的代謝率被反轉,顯示K他命引發的麩胺酸,確實可促進腦前額葉神經細胞的活化

榮陽團隊發表K他命治療憂鬱症研究。(圖/記者嚴雲岑攝)

蘇東平說,研究發現注射0.5毫克劑量的受試者,有60%會有短暫性的飄飄感、40%頭昏、10%有解離感,但這些副作用均會在注射40分鐘後消失血壓也僅於注射後短暫上升11%,隨後就降回正常值,對心血管系統並無明顯影響。

目前這項治療應用僅限於實驗階段,未來須看美國食藥署是否覈准,才能全面應用在臨牀治療上。榮陽團隊的研究結果已獲知名醫學雜誌《神經藥理學》(Neuropsychopharmacology)刊登,爲憂鬱症患者的治療帶來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