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年秋澄禾港石額「出土」!見證臺南第一街豐饒

道光二年刻鑿的「秋澄禾港」石額。(圖/詹翹提供,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南文史工作者謝英從日前於小南天福德祠附近的市民吳道仁家中,發現一塊刻有「秋澄禾港」的石額,年代爲道光二年(1822)。同爲文史工作者的詹翹表示,這塊石額「印證了當年饒富風情的景緻,也正可和鄭成功文物館內蒐藏的另一方石額『春暖鞋街』相互參照。」

據瞭解,刻有「秋澄禾港」的石額長約87公分,寬約28公分,厚約8公分,以楷書刻制,是由祖先相傳而來,過去沒有給其他人看過。謝英從在臉書提到,附近有禾寮港地名兩者間應有關連,值得文史研究者深入探討。

詹翹表示,現今的民權路可說是臺南第一街,從荷蘭人最初開闢時,寬度還可以行駛馬車,「入清之後,漢人馬路太寬不好做生意,從枋橋頭以下改作雙面街,北側自鞋街以西,忠義路至永福路口竹仔街、永福路口以下爲武館街;南側草花街以西,爲帽街,永福路口大井頭便是南河港了。」

▲「春暖鞋街」石額。

除此之外,國立臺灣博物館還藏有「瑞竹嘉禾」的拓本,但石額原件已不知去向。有文史界人士推測,出現這麼多同系列的碑刻,可能跟當時城內一場規模較大的災後街道整建活動有關,未來,也可能看到有關「夏」、「冬」等的石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