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閣案後的省思
日前立法院舉行行政院長不信任案之記名錶決,投票結果反對票是67票,贊成票45票。國民黨立委席次65席、加上無黨立委陳雪生1席、無黨團結聯盟高金素梅1席反對倒閣;而民進黨立委40席、臺聯3席、親民黨2席則支持倒閣。倒閣案未過關,對於江內閣來說是一個新表現機會,江院長也強調日後必定努力拼經濟,並且虛心接受國會監督,以政績回報全臺民衆。
倒閣案後值得觀察的是,江揆是否能夠順利進行施政報告?相關重大政策是否能夠順利推動?特別是許多攸關經濟民生及兩岸發展方面的優先法案,能否在立院順利完成立法及修法工作?仍有待朝野協商;而立法院長王金平院長終究也以行動來證明自己身爲永遠國民黨員的宣示,破除外界的質疑。
然而最值得關注的,莫過於親民黨的態度與轉變。親民黨高層上電視重砲抨擊馬英九及馬政府已有一段時間了,橘子早就已行動表明一切,雖然親民黨一再強調以政策及議題,來決定該黨立場,但攸關整體發展及後續影響上面,親民黨顯然已經選擇反對及杯葛的一方,對於服貿協議的態度及立場,便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親民黨勢將揹負着兩岸政策一事無成的責任。
儘管宋主席及秦金生秘書長並無投綠的意思,但從副秘書長劉文雄等要角的動作及言論來看,以及親民黨兩席立委在立院的表現,其立場再清楚也不過;親民黨過去也曾表示不再是藍營的一份子,親民黨未來將走屬於自己的道路,交由選民來決定該黨的命運與未來。
大家如何看待親民黨的轉變?親民黨自己究竟有沒有改變?是怨?是恨?是氣?還是委屈,外界自有公道;但親民黨倘若成爲抗爭與杯葛重要政策的推手,那麼它就必須承擔後果及接受該黨的歷史定位。
蘇貞昌提出倒閣案,或許是爲自身找臺階下,其政治智慧與政治判斷仍有待檢驗;但倒閣案既然沒有過關,那就應當鳴金收兵,回到體制內進行理性的監督,扮演好稱職反對黨角色,勿再進行杯葛,否則承擔的後果恐怕是得不償失。
總之,倒閣案後臺灣政治應回覆平靜,進入常軌及體制內。對於民進黨的後續動作,期盼展現以臺灣整體發展爲念;對於橘子的變化,恐怕並非在於言語,而在於行動所展現的實際動作,難道親民黨也成了杯葛兩岸政策的一員嗎?對照起宋胡會,真是令人相當感慨,或許這就是政治。
至於關鍵的馬政府,必須要拿出具體的政策來回應民衆,以改善低迷已久的民調,臺灣絕不能再虛耗下去了;臺灣各項內政上的問題必須進行全盤的檢討與處理,否則2014及2016選舉的結果絕對是不樂觀的。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