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庸古城之“冷”,源於張家界自然風光太“熱”

文章首發於“譚浩俊”,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羣轉發。

公衆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累計投資超過22億元,計劃目標是實現年營業收入4.85億元、淨利潤1.85億元。這是張家界大庸古城項目的最初設想,也是決策者決定投資這一項目的美好願望。

如果能夠按照計劃目標實現,當然是一個好項目,不僅可以給張家界旅遊業帶來新的增量,也能給張家界財政做出新的貢獻。因爲,景區收入並不等於旅遊的綜合收入。遊客到某個景區旅遊,帶去的是吃喝玩樂全鏈條,景區收入只是其中一部分。

問題是,對大庸古城項目來說,實際經營狀況與計劃目標差距實在太大。從2021年6月試運營到現在,日均購票人數不足20人、古城入駐店鋪僅有18家,且已經有3家店鋪註銷。三年時間,累計虧損已超過5億元。

那麼,爲什麼這個被當地政府當作寶貝建成的項目,會出現如此尷尬的結果呢?難道影響力非常大的風景名勝區也帶不活這樣一個項目嗎?恰恰是,大庸古城的過“冷”,源於張家界景區的過“熱”。因爲,對廣大遊客來說,到張家界旅遊,“遊”的是自然風光、秀美風景,而不是古城古鎮。

要知道,近年來,全國各地建造的古城古鎮數不勝數,雖然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內涵,但對絕大多數遊客來說,並不感興趣。古城古鎮帶給他們的體驗,基本相同。更別說,到張家界這樣的風景名勝區,當然是看自然風光了,爲什麼要去看古城呢?縱然項目建設單位把大庸古城宣傳得再好,歷史地位再重要,遊客不感興趣,都是白搭。

如果遊客真的想看古城,可以到山西平遙,那可是真正的古城,是可以與現實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古城,而不是大庸古城這種人造古城。要看古人,可以到西安的兵馬俑,那些可是當年留下的,是最具文化內涵的。

實際上,對張家界來說,更應當做的,是圍繞自然風光做文章,延伸自然風光的旅遊鏈,而不是想當然地打造出一座新的古城。如果22億元投到張家界的自然風景區,其回報率是大庸古城所不能比的。從總體上講,大庸古城是一個決策失誤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