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歐發聲:中國要想實現“和諧的去槓桿”,需在三方面進行艱難調整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餘紀昕 上海報道

“以往累積的經驗和宏觀視角讓我相信,中國正處於一個分岔路口,需要在以下兩者之間進行選擇。”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10月10日發聲。

對於近期中央政治局、證監會和央行明確宣佈的實施一系列財政和貨幣政策,達利歐表示,中國當前在經濟復甦道路上正處於一個分岔口,一種積極方法是通過設計和諧的去槓桿來妥善應對債務危機,以可接受的方式降低或延展債務負擔,從而擺脫債務危機,刺激新質生產力。

達利歐指出,實現和諧的去槓桿的前提條件是,大部分不良資產是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大多數債務人和債權人是本國公民,而中國具備上述條件。和諧的去槓桿既可在不引發嚴重通縮或通脹的情況下降低債務負擔,也能讓有望帶來經濟效益的企業擺脫舊債拖累,恢復經營活力,同時消除政策失效問題。

具體而言,他認爲,政策制定者可以通過推出相關政策,來使其他主要資產類別表現良好,而現金相對錶現不佳。此舉將激發市場再度出現“抄底”熱潮和“動物精神”,並指出這種情況現正在發生。

並且,達利歐指出,出臺支持市場化和促進創業的政策將對經濟具有刺激性。此前,中央政治局、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等政策制定者都曾在促增長方面發表過支持性言論。達利歐認爲這些表態在給市場帶來看漲情緒和積極修復信心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此他闡明,要想實現和諧的去槓桿,政策制定者仍需在以下方面作出艱鉅調整。

一是債務重組將會尤其艱難。一方面是因爲這一過程極其複雜,另一方面是由於居民部門財富會受到巨大影響。地方政府債務的狀況尤其棘手,因爲地方政府開支來自於土地出讓收入以及向本省企業和個人的借款。比如一家曾向地方政府提供貸款和/或目前依賴地方政府支出的優質企業,其在應對當前勢態過程中,採取何種行動、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應對、由誰來作出決策、如何行動落實等,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目前尚不明朗。

二是爲公共支出、必要補救和社會事業徵收稅款的稅收制度亟需改革。依達利歐看來,當前在中央、省和地方政府層面,資金的籌集和分配的效率不高。具體而言,他認爲除增值稅外,中國未設置有效的所得稅、房地產稅、遺產稅、或大多數其他稅收,產業層面上尤其如此。這一系列情況加大了上述地方政府債務和財政問題的挑戰性。

三是人口問題上,儘管政策制定者近期作出相應調整,但由於退休年齡偏低(平均53歲,而那些平均53歲退休的人口的預期壽命較長,爲平均83歲),這使許多人在很長時間內都收入微薄、需要獨生子女來擔當贍養義務。同時他指出,勞動年齡人口正在快速下降。

達利歐相信中國最高領導層可能很快還會推出極具刺激性的積極政策並給國內經濟帶來巨大提振,對資產價格構成有力支撐。但他也強調,仍需要關注觀察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如何應對國內的債務-貨幣-經濟挑戰。

此外,他提到其他四大驅動因素,包括外部地緣政治衝突、自然災害,以及新技術的發明,也在影響着整個世界。

同時,達利歐認爲近期所有上述方面都出現了相當重要的事態發展。依他所見,這些發展大體上符合大週期的趨勢,會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構成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