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米糕變身元氣飯糰 營養師傳授5招年菜「剩食」大改造
營養師林俞君(左)、小小廚師阿寶(中)和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右)一起改造傳統米糕,搖身一變成健康飯糰。(王家瑜攝)
傳統米糕變身元氣飯糰。國健署提醒,年菜一餐吃不完可別浪費,不妨加點新鮮食材讓營養升級。(王家瑜攝)
農曆春節將至,家家戶戶經常準備豐盛的菜餚來慶祝,但卻往往面臨吃不完的窘境。爲了不浪費食物,大家拼命吃,反而造成身體負擔。國民健康署和營養師教大家改造「剩食」,將吃不完的米糕、臘肉臘腸、雞湯、魚肉加入新鮮食材,變身一道道美味料理。
根據105年國健署調查,近4成民衆過年後體重增加,平均1.7公斤。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指出,傳統年菜熱量高,平均每人一餐攝取超過2000大卡,例如常見的筍絲蹄膀、臘味米糕,一份動輒3600大卡,臘腸、燉補雞湯、糖醋魚熱量也高達上千卡。
傳統習俗認爲年節吃得越豐盛越好,但經常準備很多菜餚卻吃不完。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年菜不需要滿漢全席,適量即可,有時候準備太多,大家拼命吃,反而造成健康的負擔;萬一真的準備太多,一餐吃不完,也可以運用一些改造技巧,避免食材浪費兼顧健康飲食。
年菜吃不完別浪費,不妨透過5個小技巧把「剩食」變美食。首先是傳統米糕料理,由於油脂含量高,營養師林俞君建議,加入藜麥和黑米等全榖雜糧,自制成元氣飯糰,不僅營養升級,春節出遊也能帶着走。羅素英建議,家中常備南瓜、地瓜等易保存食材,或是將山藥、芋頭預先切塊冷凍備用,無論是煮湯入菜都很方便。
高油高鹽的臘肉臘腸也是年節常見的料理,如果吃不完,可搭配各色蔬菜(如長年菜、甜椒等)進行拌炒,羅素英指出,飲食中提升蔬菜攝取量,對於免疫力和腸道健康都很重要;除了採購新鮮蔬菜外,家中可常備紅蘿蔔、牛蒡、洋蔥等保存期限較長的蔬菜。
如果有剩餘的雞湯,可加入味噌、板豆腐、海帶芽、白蘿蔔等新鮮蔬菜,運用雞湯本身的鮮甜,不須額外調味。羅素英提醒,湯品中加入豆腐、豆包、毛豆等,可增加植物性蛋白質攝取,且不飽和脂肪酸可減少身體發炎反應。
如果有吃不下的白斬雞、烤雞等料理,可以手撕成雞絲,搭配各色蔬菜(如小黃瓜、紅蘿蔔、美生菜),再撒上無調味堅果,緩解傳統年菜的油膩感。林俞君提醒,堅果雖然富含人體所需的油脂,但也不能抱着一桶無限制地吃,建議每天以1湯匙爲限。
至於年夜飯必備的魚料理,也可以用簡單手法變身新菜色。將剩餘的魚肉剝下,與鴻禧菇、洋蔥、花椰菜等,放入煮好的胚芽米、紅藜麥中,最後加入牛奶燉煮。羅素英提醒,乳製品是鈣質的重要來源,可以幫助存骨本,平時也可選擇無糖優格、優酪乳當甜點,或以起司、乳酪絲入菜,提升乳製品攝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