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走進肯尼亞海邊的古老聖林 探秘米吉肯達部落

肯尼亞的首都內羅畢,我時常坐上一輛出租車上就和本地司機學幾句本地語言斯瓦希里語。好幾位司機說,首都人說的斯語其實不是真正的斯語而是和英語的混合體,要想聽真正的斯語就去海邊吧。

肯尼亞的東邊是印度洋,海邊最大的城市蒙巴薩在15世紀就有中國人的足跡,在《鄭和航海圖》裡蒙巴薩被標作“慢八撒”。而今,蒙巴薩已成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非洲的唯一支點。在蒙巴薩城中行走,穿梭在蜿蜒狹窄的藍白街道,隨處可見清真寺和阿拉伯學校,身邊不時有披着長袍的黑色皮膚當地人走過,好像穿梭到了一個異域古城,感覺非常奇妙。在這裡長大的肯尼亞朋友Mwarabu告訴我,他來自本地一個叫Digo的部落,他是穆斯林。“明天帶你去我們部落祈福聖林!”他笑着說, Mwarabu現在在當地一家動物保護組織裡工作。

Digo部落是肯尼亞海邊Mijikenda(米吉肯達)部落的九大分支之一,米吉肯達在斯語裡是“九個部落”的意思人們相信這個九個部落擁有同樣的祖先。據說他們部落的祖先是索馬里南部的人因爲部落戰爭逃到這裡,而後定居下來的。Mwarabu說,在沒有文獻記載的時候故事的流傳都靠長輩們口耳相傳,他們好像能記得所有的事情,不像現在的人們憑藉外部的設備來記憶。

8月迪亞尼海灘的空氣是溼熱的,溫暖的海風吹過來,靠近赤道的陽光曬得皮膚髮燙。森林入口,隨行的嚮導Gambo已經在等候。Gambo也是米吉肯達人,40歲左右的他已經在聖林裡當嚮導10多年了,他向我們講述起了雅聖林的由來。

卡雅聖林的入口

當米吉肯達部落的先輩逃離索馬里來到肯尼亞海邊地區的時候,他們躲進了古老而茂密的森林裡,只有幾條有特殊標記的小路可以通往他們的住所。他們在森林深處生活、祈福和祭祀祖先,並把這片森林叫做“Kaya”(“家”的意思)。後來,阿拉伯人、波斯人和葡萄牙人帶着他們的貨物來到了東非海邊,開始了早期的商品貿易,雙方的交流融合衍生出了斯瓦希里文化和語言。斯瓦希里語現在被廣泛運用於東非各國,是非洲語言中使用最多的一種。

Gambo提醒我們,爲了表示對傳統習俗的尊重,我們必須脫掉鞋子,還需要穿上一條黑布裙。下午兩點,我們走進卡雅聖林。赤腳踏在森林小徑裡,腳掌心踩在涼涼的泥土和經脈分明的枯葉上,彷彿能感受到大地堅實而溫柔的力量。在這樣茂密的森林裡竟然隨處可見堅硬崎嶇的珊瑚石,Gambo說這片森林在很久之前是海,所以現在地上纔有這麼多的珊瑚石。也正是因爲土壤裡多堅硬石頭,樹木不得不在地下盤根錯節,並不停地向外延伸來站穩腳跟。前行的路上,我們見到幾顆倒下的百年大樹,Gambo說這些樹木的根斷了,所以即使是參天大樹也會在一陣狂烈的海風中轟然倒下。在公路附近時也能不時會見到一些這樣倒下的樹,人們爲了修路,砍掉了路旁的樹根。

森林裡隨處可見珊瑚石

“現在的年輕人不相信那些古老的傳說了。”Gambo有些無奈。那時候人們依賴自然,自然元素在日常生活中至今仍然隨處可見。婦女在森林裡採集芒果椰子、堅果,如果天氣允許的話選擇一塊土地種植玉米和大豆作爲主食。婦女們採集的椰子葉現在是海邊酒店屋頂的獨特裝飾,森林裡堅硬的珊瑚石被用來建造房子和裝飾花園。男人們每天出海打魚,遊客在蒙巴薩海邊能因此享用最新鮮的海鮮。那時候人們也敬畏自然,對自然的原始崇拜融合在部落的文化傳統裡。部落長者們制定了嚴格的法則,禁止任何可能對森林造成破壞的行爲,比如砍樹、放牧等等。死去的人被埋葬在森林深處參天的古樹下,村民們在進入森林祈福和祭祀的時候必須遵循既有的路線,避免破壞植被或者誤入先輩的墓地。違反規則的人必須祭祀一頭牲畜,祈求森林裡神靈的原諒。如果村莊裡出現了天災人禍,人們就會認爲是冒犯了神靈的後果。

米吉肯達先輩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極大程度上保護了物種的多樣性。聖林裡現有187種植物、48種鳥類和45種美麗的蝴蝶,好幾個物種只在這片聖林中被發現過。Gambo像神農百草一樣,一路如數家珍地給我們介紹各種植物的特性和價值。突然他在一株不到人高的幼樹旁停了下來,摘了幾片綠色葉片,掰成兩半開始相互摩擦,然後他將摩擦後的深綠色葉片遞到我鼻子下。我深吸一口氣,芥末一樣嗆人的氣味從我鼻子上升,直抵大腦,突然整個人都清醒了。Gambo得意地笑了笑說,這種植物叫Grevea eggelingli,是一種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先輩用葉片摩擦後放在鼻子下面聞一聞,感冒馬上就好了。我們在行走過程中還見到了“會行走的樹”、樹木之間的“戰爭”和讓人昏睡的樹等等。有人問先輩怎麼知道什麼果實能吃?什麼有毒呢?Mwarabu說我們的先輩會跟着猴子學習,猴子如果不吃這種食物,人也不會吃這種食物。

Mwarabu在聞Grevea eggelingli的葉子

19世紀,部落之間的戰爭逐漸減少,隨着部落人數越來越多,米吉肯達人搬出生活了幾百年的森林,在森林周圍建起了更加現代的居所,也開始放牧和更大面積的耕種。部落的長者還在以前的老房子裡生活並沿襲世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繼續在森林裡祈福、祭祀和採藥,守護着被稱爲“家”的森林。目前,肯尼亞超過一半的珍稀植物都生長在海邊,而大多數都只存在於卡雅森林裡。正是因爲先輩們對文化的傳承和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2008年卡雅聖林已被聯合國列爲了世界文化遺產,這片聖林包含11片獨立的聖林,分佈在東非海邊,綿延125公里。

過去的五十年間,因爲人們對土地和資源的需求,卡雅聖林的面積急劇縮小。現代社會裡生存的需求已經不能夠通過簡單的採集和捕魚而滿足,人們雙眼冒金光,把手伸向了曾經神聖的 “家”,現在的資源寶藏。百年的樹木在鋸木聲中轟然倒下,變成度假酒店的房樑紀念品商店裡的木雕和迪拜燒烤聚會中的木炭,茂密的森林被夷爲平地,用來耕作、放牧和挖礦。“森林越來越小了。”在動物保護組織工作的Mwarabu對於本地生態環境的現狀十分擔憂,“有一些大型NGO砸了很多錢要來教育當地人保護環境,但是教育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飯都沒得吃了還怎麼保護環境呢?我們得想更實際的辦法來爲當地人提供可替代性生計。”

我們赤腳走到一塊空地,周圍的樹木籠罩着這片空地,稀疏的光影灑下來。“這就是米吉肯達人祈福時集會的地方了,大家會在這裡交流和等候,只有部落的長者會進入更深的密林裡進行祈福儀式。”“現在,部落的長者們還會來這裡祭祀和祈福嗎?”我問,“嗯嗯,他們還是會不定期地進入森林祈福,但是舉行儀式的地方只有長者能去,我在這裡待了十幾年了也沒有進去過。”Gambo回答。“那部落裡的年輕人呢?年輕人知道那些地方嗎?”“不,這片地方的人們已經改變了他們的信仰,有的信仰伊斯蘭教,有的信仰基督教,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我們的部落文化是舊傳統,已經不放在心上了。”

這片聖林作爲一個文化與生態景點平均每天只有大約5個遊客來參觀,旺季也只有10人左右過來。也許這其實是世界各地很多傳統文化都正在面臨的挑戰,如果沒有年輕人主動學習和傳承,也許未來這些經典的傳統就會消失了。

走出森林時,我們相互攙扶着拍掉腳上的土迫不及待穿上鞋,有個中國小男孩兒小聲吐槽:“我從來沒有脫過鞋在這種土地上走,我會不會踩到了什麼屎呀?”嚮導Gambo看着我們慌張的動作,撇撇嘴:“你們從出生的時候就開始穿鞋,但是我們從前都不穿鞋的,穿鞋是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本文原載於中南屋公衆號:chinahouseproject,幫助中國青年走進發展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