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姚洋呼籲上海帶頭放鬆戶籍制度,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滬創業

5月18日,第五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在上海中心舉辦。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呼籲上海再放鬆戶籍制度,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滬創業。澎湃新聞記者 鄒橋 蔣樂來 編輯 何羽茜(00:48)

“對於中國來說我們要開放,對上海來說更應該開放。我在這裡呼籲一下,上海能不能帶一個頭,把戶籍制度稍微再放鬆一點。”5月18日,第五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爲“闖上海 創巔峰——青年與城市共成長”。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主題演講中談到創新環境時這樣表示。

論壇上,姚洋分享了中國創新創業的情況,並表示首先要認清中國經濟還有中國社會所處的這個時代。他認爲,所有的國家在成長比較快的時候都是人口相對年輕的時候,就是人口主要結構是處在青壯年時期。

在談到如何更好創新時,姚洋說,我們需要在創新的方向有一個綜合的考慮,不是所有人都要去做0到1的創新。“比如美國出了大模型,我們就要做大模型,現在中國大模型數量比美國還多,好像是20多家,我們需要這麼多大模型嗎?恐怕是不需要。”姚洋說,現在網上總是很焦慮,覺得美國大模型又發展了一步,但實際上,我們想要每樣東西都超越美國是不現實的,所以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僅僅解讀爲一定要做最前沿的創新,有時候最前沿未必是最好的技術,電動車就是一個例子。

在姚洋看來,電動車使用的其實不是最先進的技術,更好的技術是氫燃料電池,但是在中國這個環境下,這就是最適合的技術。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做0到1的創新,也要重視1到N的創新,哪怕是在傳統領域一些小改進的創新,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那麼上海該如何創造一個創新的環境?姚洋表示,在創造創新環境中中國要向競爭者學習,向美國學習。美國的創新爲什麼能夠在過去一百多年裡常新是一個特例,幾乎所有國家都是引領風騷幾十年,但美國引領風騷超過一百年,仍然在引領,爲什麼?

姚洋總結了兩點原因:一是開放的社會。美國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向移民開放的社會,到硅谷隨便一個公司看看,在國外出生的人佔員工數量基本在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以上,基本中國大概百分之三十,印度百分之三十,其他東歐百分之十,剩下美國人,美國人主要做管理,出生在國外的主要做技術,沒有這些外來的人口,要想像美國成爲世界技術的領導者那是不可能的。

這一點上,中國要開放,對上海來說更應該開放,“我在這裡呼籲一下上海能不能帶一個頭,把戶籍制度稍微再放鬆一點,這個很重要,我們要吸納年輕人來到上海這座城市來創業,你不知道什麼樣的人能創業,這種打分制度未必是一種最好的制度。上海應有寬廣的心胸把更多年輕人吸引過來,不僅是中國年輕人,應該把全世界年輕人吸引到上海來創業。”

第二點是資本市場。一個發達的資本市場是創新的關鍵。資本市場可以提供非常大的獎勵創新的功能。創新成功的概率極低,所以得提供獎勵,否則沒人創新。上海在這方面有巨大的優勢,怎麼發揮好股市作用促進上海乃至全中國的創新,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