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負債323億,員工離職,投資者討債,又一民營巨頭跌落神壇
«——【·前言·】——»
這真的是太超乎想象了,人福曾經在麻醉藥醫藥領域是處於頂尖位置的,它所供應的麻醉藥佔據了市場的很大一部分份額,這簡直就像是它掌控着一棵閃耀着金色光芒的 “搖錢樹”。
可是,去年有關部門艾路明展開了考察,今年又一次責問他,艾路明作爲這家公司的實際掌權者,本應珍惜並發展好企業,然而他卻把自己的集團弄破產了。如此一來,人福也受到了牽連。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大家都想知道,他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得一塌糊塗的,爲什麼會讓企業陷入這樣的困境?
是策略失誤,還是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民營巨頭的發家史
艾路明,一個80年代的武大高材生,一個敢於橫渡長江的狠人,一個從2000塊起家,最終打造千億商業帝國的傳奇人物。
1988年,武漢,當代生物技術研究所悄然成立,這家不起眼的小研究所,正是後來叱吒風雲的當代集團的起點,那一年,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而來,下海經商成爲時代的主旋律。
但艾路明沒有選擇當時熱門的貿易或製造業,而是劍走偏鋒,一頭扎進了醫藥行業,這個選擇,體現了他對市場趨勢的精準判斷和對自身能力的充分自信。
艾路明的父親據說是一位背景深厚的人物,這也爲他日後的發展埋下了伏筆,他自己更是師從經濟學大佬,有着紮實的理論基礎。
他早年從事過搬運工的工作,這一經歷使他的意志得到了磨練,也讓他更珍惜來之不易的機遇,大學時,他竟然勇敢地挑戰橫渡長江,他這種敢想敢爲的勁頭,從創業開始就一直存在。
當代集團的崛起速度堪稱火箭發射,從最初的尿激酶項目開始,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在醫藥領域站穩了腳跟。
這個企業具備近 150 項專利技術,自主研發的產品多達 200 餘種,他們在全球 10 個城市設立了研發中心,吸引了近 2000 人加入科研團隊,並且,他們在科研上的投入非常大,超過了 20 億。
但這僅僅是第一步,艾路明的抱負遠不止於此,他熟練掌握資本運作的方式,藉助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收購和併購活動,讓當代集團的經營範圍拓展至房地產、旅遊、文化、金融、體育等多個領域。
人福醫藥,這家當代集團旗下最優質的資產,也成爲了他商業版圖擴張的重要基石,當代集團,就像一頭飢餓的巨獸,在資本市場上瘋狂擴張,迅速成長爲一個橫跨多個行業的龐然大物。
他掌控着好幾家公司,資金達千億,順利進入民營企業 500 強之列,成爲湖北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但這些光彩照人的成就光環,卻將集團內部的脆弱一面給掩飾了起來。
在那個時代,艾路明是無數人心中的偶像,湖北首屈一指的實業家,身家百億的富豪,胡潤百富榜上的常客。
他對慈善事業很熱心,到現在爲止累計捐款已經達到了數億元,通過這些慈善行爲,他爲自己塑造出了良好的公衆形象,不過,即便如此,也無法改變當代集團馬上就要面臨的命運。
擴張失控
當代集團,在武漢的企業中,它曾經可是個巨頭般的存在,其註冊資金高達 55 億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充分顯示了它的規模和實力,同時,它的信用評級有一段時間達到了 AA +。
而這個曾經璀璨奪目的明星企業,如今卻在泥潭中苦苦掙扎,面臨着破產重整的厄運,它一味地急速擴張,卻沒有意識到背後隱藏的巨大風險,這些風險如同洶涌的暗流,悄悄地將企業拖向深淵。
當代集團的擴張如同變戲法,讓人眼花繚亂,大舉收購,瘋狂投資,一系列大手筆操作令人矚目。
這種激進的投資決策,表面上看起來好像特別風光,有着很好的樣子,但實際上卻隱藏着很多危險,它就像喝毒藥來解渴一樣,雖然在短時間內讓企業的規模變大了,可同時也埋下了隱患的種子。
由於要支撐起規模龐大的投資計劃,當代集團不斷地加大對金融槓桿的依靠,他們運用各種手段來迅速籌集資金,像發行信託產品,把一些資產或者項目打包成信託產品,吸引投資者購買,從而拿到資金。
這種做法恰似高空走鋼絲,一不小心就會陷入絕境,高空走鋼絲的人必須小心翼翼,否則就會跌落深淵,最終吞噬了企業的未來利潤,使其不堪重負。
當代集團的雄心壯志可不單單侷限在傳統的業務領域,他們有着更大的目標和追求,曾經嘗試向文化產業進軍,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採取了實際行動,收購了像當代明誠這樣的公司。
原本指望文化產業能夠助力集團發展,成爲新的盈利來源,可沒想到結果卻令人失望,這些文化公司並沒有帶來預期的回報,反而成了燒錢的無底洞,連年虧損,成爲當代集團的心病。
隨着財務狀況的惡化,當代集團的危機逐漸顯現,理財產品逾期兌付的消息開始傳出,數額巨大,波及衆多投資者。
一羣投資者聚集在集團的門口,他們情緒激昂,堅決要求集團給予賠償並做出解釋,場面一度十分混亂,當代集團的信譽和形象也因此嚴重受損,“失聯”的操作更是火上澆油,徹底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
一年內,當代集團就收到了161份起訴單,涉及金額高達323億元,這龐大的債務壓力,如同大山壓頂,讓當代集團喘不過氣。
到了這麼艱難的地步,當代集團不得不宣佈破產重整,旗下最優質的資產,人福藥業,也可能易主,破產重整之路漫長而艱辛,充滿不確定性。
當代集團破產重整這件事,裡面的債權債務關係亂如麻,涉及的利益相關方也非常多,如何把債權債務處理得妥妥當當,如何重新給企業的價值一個合理的評估,這是現在擺在我們眼前的重大難題。
各方債權人各有盤算,都想從這塊“肥肉”中分得一杯羹,這使得重整的策劃和談判變得異常艱難。
當代集團的衆多業務已經在競爭中落了下風,盈利變得遙遙無期,前景十分不樂觀,這必然使破產重整變得更加艱難,未來的道路充滿了未知的挑戰,當代集團到底是可以重振旗鼓,還是會徹底破產消失,都得讓時間來評判。
從2019年開始,當代集團就經常以“資金週轉”爲由,向子公司借錢,這借款的金額可不是小數目,最高的時候竟然達到了22.92億元。
雖說後來錢是還上了,而這種操作方式,不管怎麼看,都給人一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感覺,它只是暫時解決了表面的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進一步削弱了集團的財務實力。
當代集團的創始人艾路明也未能避開麻煩,他因被認爲在信息披露上有違法違規的嫌疑,而收到了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這毫無疑問給當代集團帶來了更沉重的打擊,讓集團的處境更加艱難。
曾經,當代集團是那麼的輝煌,可現在,那些輝煌都像雲煙一樣飄散了,成爲了過去,它的興衰讓我們不只是感到惋惜和感嘆,更多的是讓我們從中吸取深刻的教訓,進行認真的反思。
如何在快速發展的市場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何平衡風險與收益,如何建立穩健的財務體系,這些都是企業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只有吸取教訓,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