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翻譯擂臺以臺灣原民詩為題 3譯者獲獎

愛爾蘭三一大學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合作舉辦第4屆「翻譯擂臺」,以臺灣原民詩人黃璽(Temu Suyan)的華語詩作爲題,近日公佈優勝譯者,他們來自3個國家:臺灣、英國和白俄羅斯。

這3位譯者分別是目前就讀英國紐卡索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翻譯所博士班的臺灣譯者林珣毅、現爲臺灣大學翻譯學程碩士班學生的白俄羅斯譯者沙奇叡(Kiryl Sharkouski),以及曾在臺灣、中國工作和生活逾20年的英國資深譯者馬成思(Christopher MacDonald)。他們將黃璽詩作「莎拉茅羣訪談記事」譯爲英語。

「莎拉茅羣訪談記事」以泰雅族人因水庫興建而被迫遷村的歷史爲主題。生於1990年的原住民新生代詩人黃璽2021年以該詩作獲臺灣文學獎肯定。

愛爾蘭三一大學文學與文化翻譯中心(TrinityCentre for Literary & Cultural Translation)近日爲優勝譯者舉辦線上交流活動。中心主任哈德利(JamesHadley)說,林珣毅譯作洋溢奔放情感;沙奇叡的翻譯透過押韻及韻律創造音樂性,令人驚豔;馬成思譯作則以精準和節制見長,但表面節制下,隱約呈現不安律動。

哈德利認爲,優勝譯作皆十分動人,反映譯者個人風格及文化背景。

哈德利並提到,今年「翻譯擂臺」的主題詩堪稱高難度,關於殖民與去殖民的批判和反省通常不易向來自另一個文化的讀者傳達,往往需仰賴大量註釋。

此外,「莎拉茅羣訪談記事」有多重意涵,有許多直諷與反諷,以及象徵、隱喻。哈德利說,這對他而言簡直無法翻譯,然而3位譯者儘管翻譯策略不同,皆以高水準完成了這「不可能的任務」,並展現英語的藝術表現力。

哈德利並指出,過去歐洲文壇討論臺灣文學往往慣性將臺灣文學納入中華文學脈絡,僅視臺灣文學爲中華文學的分支,忽略臺灣文學的獨立價值。「莎拉茅羣訪談記事」3篇精彩英譯以自身的多樣性與創造力,證明臺灣文學的主體性與豐富多樣內涵。

黃璽也出席線上交流會。他說,「莎拉茅羣訪談記事」採用許多技巧,例如日本俳句的體例、紅與白等顏色交替、疊詞構成的華語圖像等,他原本也認爲很難英譯,沒想到能一次見識3篇風格迥異、但各自精彩的譯作。他很高興世界上有其他人能透過譯作與臺灣原民歷史文化產生情感連結。

愛爾蘭三一大學文學與文化翻譯中心2021年起和駐愛爾蘭代表處合作,舉辦翻譯擂臺(TranslationSlam),歷年陸續以臺灣詩人的華語詩、臺語詩及客語詩爲題,今年首次改由臺灣文學館與愛爾蘭方合作舉辦。

爲協助參賽者體會作品,翻譯擂臺曾特別錄製黃璽專訪及黃璽詩作朗讀影音,供譯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