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暉去世,卻有人罵他“因果報應”

左暉不該揹負那些互聯網的戾氣。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清都

很突然,作爲中國最大房地產中介公司的老闆,也是中國最大在線房地產交易平臺的創始人,在520這一天,左暉徹底離開了這個世界。

消息在朋友圈瘋傳的時候,有些人還不信認爲這是一個玩笑。但隨後轉發的貝殼相關訃告,才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了這個突發的噩耗。

人們纔開始紛紛懷念這一個剛剛50歲、才把自己旗下貝殼找房做上市不到一年的創業者。而與他交往過的人,都在

不停回憶自己心中左暉的形象。

但是不同平臺的評論區,卻有不同的聲音:

實話實說,貝殼身處一個複雜的行業,而左暉也是一個複雜的人。

在公司內部,他更願意讓大家叫他老左,而不是老闆。同樣在鏈家以及後來貝殼對外的宣傳中,他特別希望把自己隱退到幕後,反而將那些合作伙伴和職業經理人推到前臺。

媒體評論總有那麼一句話叫做:鏈家向左,左暉向右。

但從另一個角度說,他又是個極度自負的人。他特別喜歡謀略,認爲做什麼事都要謀定而後動。所以他對每一件事都要再三策劃,直到沒有任何問題才動手。

他自己在接受媒體訪談的時候,認爲自己要做的事情是“難而且正確的事”。

這句話,成爲左暉對自己商業理念的註解,並刷屏不少人的朋友圈。

1.

/ 試錯與築基 /

左暉出生在渭南,是聽着秦腔長大的關中漢子。

這個80年代在中學就接觸過Apple II 系列電子計算機的理工男,在1988年高考時,選擇了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專業,而且還一直深紮了下去。

因爲是計算機專業出身,理性、冷峻的思維主導了他的整個職業生涯。

1992年左暉畢業了。但他並沒有直接在學校安排的就業單位呆住,三個月後他就從分配的北京郊區工廠辭職,跳槽到中關村一家軟件公司。

當時左暉認爲自己專業對口,到軟件公司應該成爲一個偉大的工程師。結果卻被安排負責客服。

他的日常工作除了接電話,就是收集客戶反饋。在功成名就後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他曾經回憶起那段難忘的時光,“那段時間,整天耳朵裡都是嗡嗡作響的聲音,腦子裡常常一片空白。”

三年後覺得自己在這家公司學不到能力的左暉,再次跳槽去了另一家軟件公司做市場銷售。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職業,卻爲他未來的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時,左暉非常拼命。爲了一份銷售材料就能沒日沒夜拼三四個月。而每次等項目一完成,他就會拿來同行的資料對比,找自己的差距,以便於下次做得更好。

但即便如此,左暉苦熬3年依舊沒有做出什麼成績,他有一段時間非常彷徨。

終於有一天他跟幾個朋友喝了一個晚上酒,想明白了一件事:

一個夏日的晚上,他相約跟大學的兩位同學去看北京國安的比賽,結果熱血沸騰,回來在啤酒桌上,三人又談起了大學臥談會時立下的志願:

於是,說幹就幹。三人分別從原公司辭職,每人拿出5萬塊錢創立新公司,左暉自告奮勇但任總經理,三個人一起做財產保險代理。

但讓人感到很意外的是,想做保險代理公司的三個人完全不懂保險,甚至連“保險產品消費者”都不是。

左暉不信邪,他認爲保險所有的秘訣都應該在保險公司的條款裡。於是接下來每天下班後吃完晚飯他就一股腦扎進保險公司的上萬字條款,一條一條地梳理,往往幾千字他只能拿到幾百字有用的信息,但左暉認爲這幾百字就值天價。

這種枯燥的研究非常傷神,而且也讓人感覺很難堅持,但左暉不在乎。“這是必經的過程。事實也證明,正是由於我們比別人更瞭解行業、瞭解對手,纔打了勝仗。”

很快地,他發現除了要面臨保險行業的挑戰與風險,還要面對更爲棘手的問題。因爲保險代理是需要很多員工共同努力的行業,所以如何把專業性傳達給員工,做好對他們的培訓,成爲左暉這一個新管理者必須操心的問題。

爲了做好培訓,他晚上下班後自學,白天上班就在黑板前給員工上培訓課,這種“摸着石頭過河”的方法居然在保險業闖出了一片天地。

3年後,這家保險代理公司正式解散的時候,三位股東獲得的收益是當年投入的100倍。

這次創業給左暉帶來的不光僅僅是財富這麼簡單,他完全樹立了自己在創業時必須堅持的信心和理念。同時,白手起家的過程塑造了他對待事情認真鑽研的精神和培訓員工的思維,給日後創立鏈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左暉在那個時候卻經常哼唱一句歌詞: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數。

2.

/ 鏈家是怎樣煉成的 /

左暉是北漂,所以租房的痛他自己懂。

98年房改後,國家取消了“福利分房”並實行市場化,敏感的左暉看到了一個新的機遇。當時,北京個人購房比例在加大,卻沒有一個可靠的購房服務平臺,房產交易信息嚴重不對稱。

於是,他發揮那個時候扣保險條款的精神,開始研究房地產交易這個行業。

2000年8月北京鏈家房地產展覽展示中心成立,左暉開始與《北京晚報》合作,首屆北京“房地產個人購房房展會”正式成立。

後來每次提及鏈家創業的那個時刻,左暉的心情都無比的激動。“房展會在軍博舉辦,開展前一天,我和工作人員忙了整整一夜後,坐在軍博門前的臺階上等着天亮。我心情忐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來參觀。天亮了,人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會場一度甚至失控。這讓我看到市場的巨大潛力。”

2001年11月,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正式誕生,這一天也被看作鏈家真正的生日。

當時鏈家投資額總共不到300萬元,但從2005年開始,鏈家有了快速發展,從30家店面迅速拓展到300家店面。

也是在2005年,終於有閒錢的左暉,買下自己在北京的第一套房子。

而之後鏈家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般飛速成長。從2002年10月鏈家第一個推出二手商品房轉按揭業務,到2019年鏈家擁有8000家線下直營店,覆蓋全國28個城市,13萬員工,經營業績成長了1萬倍,年房產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

鏈家的成功,左暉覺得就一個真正的經驗。他在公司只看三件事:消費者要滿意、店均GTV得搞上去、經紀人職業化。

這三個目標看上去簡單,實現起來相當於搭建一套底層架構,重構整個房產經紀行業。

其中最難做的是經紀人。

2006年剛剛裝修完房子的左暉,就下定決心要把經紀人所有的服務和業務標準化。在他看來,經紀人不僅是員工,是產品,還是客戶。

2002年左暉在清華上MBA,當時臺灣的一個商業管理前輩在講臺上說,經紀人應該是核心資產,現實中卻是易耗品。就像毛巾一樣,擰乾了換一條。沒有人認真關注思考,這個行業最基礎的服務者,他們的職業尊嚴和保護應該是什麼狀態。

左暉卻記住這句話。因爲他有過跟類似保險經紀人合作的經歷,所以他理解經紀人的地位和不容易。在他眼中房地產經紀人是提供給消費者產品的載體,也是服務者。他們會從根本上影響行業的發展路徑。

於是左暉想盡一切辦法在公司內部爲經紀人提供各種各樣的資源,不光輔導他們解決經營中和尋找客戶以及服務上的難題,更幫助他們解決所有的生活家庭中的問題。

在鏈家做了5年以上的經紀人比比皆是,這在房地產中介領域幾乎是個奇蹟。

關鍵左暉還給經紀人制定了幾乎嚴苛的規則,在他眼中,鏈家以至於後來的貝殼沒有潛規則,所有的事情都放在桌面上談,他認爲只有這樣纔對得起經紀人和客戶的期待。

前幾年左暉喜歡踢足球,2010年的年終總結裡他寫到自己當年踢了20場球進了兩個。“超額完成目標,我希望在鏈家這裡‘踢球’的人越來越多,規矩越來越好”。

3.

/ 貝殼的誕生 /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左暉在辦公室接待了一位前來投訴的女客戶,而這件事推動他成立了顛覆整個行業的貝殼找房。

那位女客戶是來投訴的,在她花了800萬買房的第二天,賣家自殺了錢不知道去哪了。後來左暉在接受騰訊新聞專訪的時候,還特意談到這個年輕女孩,“直到今天,那個女孩的樣子都在我眼前,第一她很平靜,第二是心如死灰”。

“理論上講,當時。6萬多億的二手房交易都處在裸奔狀態,風險非常大”,左暉感慨稱,因爲那個時候沒有行業託管的機構,他只能下定決心鏈家只能自己去做。

於是,幾個月後左暉一聲令下,整個鏈家散出去幾百人,前往30多個城市進行房屋普查工作。當時沒有人知道,中國在售的二手房到底有多少,這項基礎工作,鏈家決定自己做,且不計成本投入。

這就是後來鏈家聞名於世的“樓盤字典”。

而這個在之後幾乎成爲鏈家蛻變成貝殼的數據基礎,卻讓左暉耗時10年。當2018年投入巨大,也讓左暉耗盡心血的樓盤字典搭建完成時候,已經成爲國內數據量最大、覆蓋面最廣、顆粒度最細的地產數據庫。

2011年鏈家又首開先河,推出“真房源行動”。“一條假信息,賠付100塊”。

此舉相當於把同行既得利益方式攪得不能繼續。開會現場,左暉說,“賠得越多,這屋裡的人才越疼,纔可能在內部去推”。

誰都沒想到的是,這兩件看似左暉在強力推行不符合行業潛規則的事情,卻讓鏈家逐漸成爲這個房屋中介行業的巨無霸。

畢竟消費者心中是雪亮的,他們所尋找的一定是有擔保的交易。而左暉主導的這些提升自身可信度的工作,逐漸讓鏈家在競爭紛亂的房地產交易市場脫穎而出。

真房源推出之後,左暉又意識到了互聯網力量對鏈家的重要作用,幸虧他有一個好朋友,就是創立了搜房網的莫天全。

2010年搜房網赴美上市的時候,莫天全還把左暉請到了現場敲鐘。

到了2013年,鏈家每年在搜房二手房端口上支付的費用已經超過了1億人民幣,而搜房在這塊的收入也已經邁過了1.5億美金的門檻。

本來可能是左暉賣房、莫天全賣廣告,這樣的合作模式還會一直持續下去。但2014年的10月10號,在聽聞莫天全即將涉足線下進入房地產中介生意的時候,左暉在建國門附近的一個會所約莫天全一起喝茶。

據說雙方爭吵非常激烈,接下來發生的就是鏈家與搜房的徹底決裂,以及鏈家網正式上線。當時的莫天全曾經跟有人表示,在搜房看來左暉的鏈家網就是個笑話,“他們有人會玩互聯網嗎?”

接下來左暉第1次的試探,就讓莫天全感到暗喜不已。

2014年年底,鏈家與萬科聯手組建了“萬鏈吧”,受到很多房企關注,但實際上被吹噓的萬科“標準化”並未在電商領域奏效,左暉的第一次電商實驗宣告失敗。

但左暉並不信邪。

當時,爲了不讓傳統業務對鏈家網的發展遭到影響,他請來一羣互聯網的精英來經營網站。

當時走進鏈家網的辦公室的媒體都會發現,這裡跟任何一個互聯網公司沒有什麼區別。零食,水吧,咖啡等等相關的因素應有盡有,腦洞大開的互聯網從業者時不時的聚在一起思維碰撞,也是鏈家網經常能看到的場景。

而這段時間新生的鏈家網嘗試過各種業務,包括牽手房地產開發商和媒體。不過鏈家的核心優勢仍然在線下門店,同時也意味着居高不下的成本,磕磕絆絆之下,鏈家網還是變成了一個信息比價的平臺。

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爲左暉已經放棄互聯網的時候,2018年2月28日,沒做任何前期宣傳,左暉的貝殼找房悄然上線。

4.

/ 走向成功 /

而其實,左暉已經爲貝殼找房的出現準備了10年。

2008年左暉意識到信息化對房地產中介的重大影響,請IBM來做自己的信息化諮詢服務商。而2009年開始負責這一業務的IBM高管就換成了彭永東。

這是這一對搭檔第一次見面,他們一見如故。

在左暉力邀之下,彭永東在2010年加盟鏈家,負責互聯網業務。他接手的第一個任務是利用已有在線產品推動真房源數據庫的進一步完善以及面向C端的信息展示,這個任務一做就是四五年。

彭永東當年所主導之事,正是貝殼找房的底層支撐。之後每年左暉都會掏出上億的投入在這一個方面,直到鏈家網的出現。

而到了2018年4月,把鏈家網升級成貝殼找房的CEO彭永東,發佈了《貝殼找房CEO給夥伴們的一封信》,算是給了貝殼一個首次公開亮相,表達了鏈家all in平臺的決心。

▲彭永東,來源:微博@貝殼找房

當時這個決定確實讓很多人無比的氣憤,原因就在於大家都覺得。似乎鏈家想通過互聯網化把整個行業一網打盡。

事實上從2014年推出鏈家網並順勢與搜房決裂之後,左暉早有想法,推動鏈家的全體系互聯網化。

多年佈局下來,到2018年成立貝殼之前,鏈家在線促成的二手房買賣成交佔到其整體成交量的30%左右,這一數字已高出鏈家在其它互聯網公司購買端口所促成成交的比例。此舉可見,左暉也是篤定了要做平臺。

▲貝殼上市

當時房地產中介行業已經出現了一個怪圈:必須要設定越來越多的門店,養活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中介經紀人才可能覆蓋越來越多的客戶。但是客戶的成交量並不是隨着覆蓋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這中間產生的巨大的養人成本,使得很多中介企業苦不堪言。

而且左暉特別害怕的一件事,其實是像阿里這樣的房地產巨頭真正發資源去整合整個行業,產生相關的頭部聚集效應,從而挑戰鏈家的地位。

因此在他看來,與其讓別人來挑戰自己,不如鏈家自己去做一個行業大平臺。

然後,做着做着貝殼就變成了行業第一,甚至反過來讓鏈家成了平臺的一部分。

截至2020年12月末,貝殼找房連接265家品牌連鎖經紀公司。這些品牌在103座城市擁有4.2萬家門店,經紀人總數超過45.6萬。

關鍵貝殼能夠成功就在於左暉一直堅持的三件事最終落地。

他通過自己建立的一個涵蓋整個互聯網中介的所謂的ACN經紀人合作網絡和數字化技術手段去重度改造整個系統,實現了房源標準化、經紀人職業化、服務流程標準化,構建了相對其他中介的強大競爭優勢。

所謂ACN網絡,就是同品牌或不同品牌經紀人可根據在整個鏈條上的分工,分別作爲房源錄入、鑰匙持有、房源帶看、客源成交等角色,合作完成房屋交易,並根據分工獲取佣金提成從而促進交易達成與效率提升。

2020年,通過線上線下兩張網深度融合,貝殼創新的ACN合作網絡已經能做到連接交易全流程,提高二手房交易市場的標準化、精確化,實現合作共贏高效率。

貝殼上市成功之後,在很多媒體採訪中,越來越多的鏈家老員工都表示左暉是戰略家,能站在五年後跟今天的你對話。

如果從大的時間軸總結貝殼的戰略,其實是在20年走完三步曲:一是標準化,鏈家階段基本完成“物”的標準化、“人”的職業化和“服務”的規範化改造。二是線上化,數據電子化、流程線上化;三是場景建設。

這可以看作貝殼成功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覺得左暉是一個絕對不允許團隊內耗的人,貝殼對核心高管的要求也是:不博弈,要把組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

而對經紀人羣體,貝殼能成功也是抱着彼此不博弈的心態尋求彼此的價值觀共鳴。

用貝殼COO阿甘的話說,平臺運營本質上是價值觀運營,做價值觀的生意。

在接受採訪時,左暉曾表示:“騰訊提出科技向善,我們也應提倡技術向善、產品向善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平臺與所有服務者一起‘做難而正確的事情’”。

223事件後,左暉在上海那次著名講話中,四次問臺下的區域經理們:

答案依然不樂觀。

可是那次講話中,還有一句話廣爲流傳:

雖然貝殼身陷壟斷爭議漩渦,但左暉曾經堅持的三件事,對大衆來說至少意味着三個改變:

1、買賣房子,很難再被騙錢;

2、假房源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3、經紀人的素質,提升了。

原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在其悼念文章中,動情地說:

我們缺的,不正是那些願意用一生爲社會帶來一點點改變的人嗎?爲什麼要輕易對他們說“不”呢?

當初選擇以貝殼來命名網站,左暉是希望,整個經紀人行業能像大海一般純淨。

然而,大海依舊不時波濤洶涌,那海邊卻永遠少了一個撿拾貝殼的少年。

參考資料:

《16 年鏈家創業史,25 載左暉往事》 創業最前線 2017年

《左暉:大勝不慶功》 資管網 2020年

《左暉訪談回顧:做難而正確的事》 騰訊新聞財約你 2019年

《十年房產混戰,貝殼笑到最後》金融八卦女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