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罕見病】王震:要充分發揮基本醫保對罕見病的保障效能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鈴 11月3日,在經濟觀察報聯合蔻德罕見病中心舉辦的【國藥維新】系列沙龍之“追問罕見病”主題沙龍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公共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王震談到如何多元化、多層次解決罕見病問題。

王震認爲,對未來中國罕見病的醫療保障模式,首先要做的、最主要的、最關鍵的、最基礎的,是要充分發揮基本醫保對罕見病的保障效能。

王震表示,罕見病如果想引起醫保更多的關注,策略不應該是說“我有多特殊”,而應該是“我有多一般”。去跟醫保談的時候,應該強調成本高給病人帶來了高額醫療費用,醫保部門應該在解決高額醫療費用的框架下來解決罕見病問題。

以下爲王震發言內容節選:

《罕見病目錄》對醫保目錄的影響,我覺得還是要客觀理性認識,通俗地說就是算賬,要算算成本和收益。《罕見病目錄》不是藥品進入醫保目錄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

醫保藥品目錄的准入標準一是臨牀必需,二是安全有效,三是價格合理。一款藥必須先由臨牀大夫和衛健部門認可,它是否是臨牀必需、安全有效的,醫保再去測算一個價格。啥叫合理?有一整套的辦法。我們要去做藥物經濟學評估,聘請經濟學家去算。評估什麼?花的費用成本和用這個藥帶來的收益。收益是啥?質量生命年。

這樣的經濟學似乎沒人情味,把生命算成錢。我們說生命是無價的,但是在這個地方就會給它算成錢,一個調整的質量生命年值多少錢,藥品換來了幾個調整的質量生命年的提高,沒用藥時是多少,用藥時是多少,這樣去評估一款藥能不能納入醫保。

這個原則背後實際上是保險的基本原則。保險跟救助制度、福利制度都不一樣,救助是救窮人,保險對應的是風險事件,得病產生了費用,費用足夠高,醫保就去保你。爲什麼前幾年醫保目錄納入了一些罕見病藥品,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它是罕見病,而是它的費用高,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高額的醫療費用負擔,所以醫保要去談。

話又說回來,《罕見病目錄》有沒有作用,當然是有作用的,沒有目錄的時侯,可能人們連罕見病是什麼都不知道,在同等條件下就把這些藥忽略了,腫瘤的患者可能呼聲更高,所以眼睛都往那邊盯。現在有了目錄,使得至少罕見病的用藥能夠跟其他藥品在一條線上:我們能達到你的臨牀標準,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你是不是要考慮把我們納進去?

經濟學講的是約束,資源是有限的,怎麼能在有限的資源當中去做選擇?買了蘋果就不能買梨,在這個狀況下,怎麼去滿足不同羣體的需求,需要有一個廣泛認可的標準。雖然藥物經濟學的評價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個大家都還能接受的標準,就根據醫保支出的承受能力換一個數,誰排在前面,誰排在後面。

資源的不足,也不僅是中國纔有的。英國號稱免費醫療,北歐號稱高福利,但也有大量藥物是沒被公共保險或公共保障計劃覆蓋的,它們的災難性醫療支出比例也不低。即使發達國家也沒有去應保盡保,這可能是在現代經濟社會條件下必須要去面對的一個難題。

不進醫保目錄怎麼辦?不能說沒進就完蛋了,也得有其他辦法,要發揮社會和市場的作用,一些地方做了有益的探索。比如浙江專門給罕見病建了專項基金,比如各地做的惠民保或城市定製型商業保險。實在不行了,我們還有醫療救助政策,不過這隻針對低收入羣體。

罕見病如果想引起醫保更多的關注,策略不應該是說“我有多特殊”,而應該是“我有多一般”。什麼是“一般”?我看這個病要花很多錢,藥非常昂貴、研發成本高且沒法平攤費用,這是罕見病在藥和費用方面最不利之處。去跟醫保談的時候,應該強調成本高給病人帶來了高額醫療費用,醫保部門應該在解決高額醫療費用的框架下來解決罕見病問題。

現在我們的醫保基金看起來很多錢,一分錢不收,也能用兩年,但這些錢都動不了,這些錢都在北上廣深。北京的醫保待遇非常豐厚,罕見病、孤兒藥,都沒問題,但是這個錢別的地方用不了。我們的很多罕見病藥物在國談時擠着腦袋談進來,但落不了地,賣不出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地方醫保基金就那麼點錢,本來盤子就小。

要把醫保基金用起來,就得提高統籌層次,讓北京人拿錢去接濟外面的人,但是北京人願意嗎?不願意。二十大提出要提高到省級統籌,現在各個省也在推,爭取讓醫保基金髮揮更大作用。

醫保不關心某種病是不是“無底洞”,也不關心治得好還是治不好,這是臨牀醫生要關心的,醫保只關心你花了多少錢。我們現在要解決“無底洞”問題,實際就是要解決“無底洞”到底誰來承擔的問題。現在醫保只承擔有底的部分,沒底的部分讓個人承擔,我認爲這是值得改革的。比如,能不能建個人費用封頂,讓公共來承擔“無底洞”?

公共能不能承擔得起這個“無底洞”?從國際案例來看,還是可以的。但是個人承擔不了“無底洞”,只能把家庭拖垮。

對於罕見病問題的解決,我一直強調多元化、多層次。未來中國罕見病的醫療保障模式,首先要做的、最主要的、最關鍵的、最基礎的,是要充分發揮基本醫保對罕見病的保障效能。現在基本醫保沒有把保障效能充分發揮出來,我想有這麼幾點可以去推進。

第一,提高統籌層次。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省級統籌,我覺得省級統籌是不夠的,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有幾個省實在沒多少“油水”,還是要建立中央醫保基金的調劑機制,真正把現有的有錢合理配置。像廣東,人口年齡結構非常輕,花不了多少錢,但是有大量的錢存在那,別人不能花,自己也花不了。有的省份因爲沒有錢,我們談進目錄的好多藥患者用不上。

第二,加快建立健全醫保門診供給保障,即門診統籌,我們今年在做。對罕見病來說,這件事非常關鍵,罕見病的藥大部分是在門診用的,但現在門診不給報銷,所以我們要儘快去推動建立這個制度。

這件事要做很多努力,但不管有多大壓力,這是一個爲廣大羣衆好的事,還是要堅定不移地推下去。門診保障不僅要建立健全,還要擴大。我們現在削掉了腦袋,什麼病都讓患者住院,浪費了大量資金。我們並不需要新增籌資,把浪費掉的錢省下來就行。剛纔黃如方主任說,幾百億是可以省出來的,我們每年浪費的錢何止幾百億。

第三,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之間的銜接和整合要提上議事日程。罕見病患者主要是兒童,兒童都在居民醫保,居民醫保沒什麼錢,好多地方赤字,爲什麼?居民醫保覆蓋非就業人口,不就業本來就收入低,現在是收入低的搞一個醫保盤子,收入高的搞一個盤子。這兩個制度分割有歷史原因,但是我們既然要共同富裕,高收入人羣就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社會責任。

第四,要推動建立長期護理保險。二十大也提了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爲什麼?罕見病不僅是藥的問題,還是護理和照料的問題。這個問題給家庭帶來的負擔極其沉重,不是拿錢就能解決的,對長期失能人員的護理是很專業的事情,要耗很大的精力和時間。我們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專業化的機構和人員去提供長期護理。

這四點逐漸做到之後,我們的整個保障效能就提高上來,醫保目錄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爲什麼?藥物經濟學評價中有一個閾值,這邊的保障效能高了,閾值自然就寬了,更多的藥就進來了。未來罕見病保障的理想狀態,就是有基本醫保發揮保障效能,再有多元化的、多層次的保障。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爲《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爲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張鈴經濟觀察報記者

大健康新聞部記者 關注健康領域大公司、大醫生、重要事件、人物 郵箱:zhangl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