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按照自願、彈性等原則推進延遲退休改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按照自願、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9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的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明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堅持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
就如何理解延遲退休改革的主要原則,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教授趙忠接受了採訪。
“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這16個字的原則,是理解延遲退休改革的關鍵所在。”趙忠介紹,採取循序漸進和自願、彈性等辦法,也是世界主要經濟體推行延遲退休改革的共同特點。
趙忠表示,“小步調整”,說明改革是漸進式的,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要通過逐步調整的方式穩妥有序推進,改革週期較長、節奏相對平緩,“‘小步調整’,有利於政策平穩過渡、改革順利推進,也有利於勞動者、用人單位等調整計劃和預期。”
“彈性實施”,則是在統一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基礎上,體現自願、彈性原則。“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實際退休年齡不是必須要和法定退休年齡一樣,而是有一定的彈性。在滿足政策規定的條件下,個人有自願選擇提前退休或推遲退休的空間。”趙忠說,自願、彈性的原則可以更好匹配勞動者多元化、個性化的工作需求,和現行退休政策相比,勞動者有了更大選擇空間。
“分類推進”,說明改革考慮了不同羣體、行業、地區及崗位等差異。“例如,現行政策規定男職工60週歲、女幹部55週歲、女工人50週歲退休,是不一樣的。此外,對於高溫、高空、特別繁重體力勞動等特殊工種,以及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職工等,延遲退休改革也有所考慮。”趙忠說。
趙忠認爲,“統籌兼顧”,說明改革是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爲主線,同時還會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完善保障支持措施,以應對改革過程中的一些關聯問題,比如就業促進、勞動權益、社會保障、養老托育等。
“從上述原則可以看出,延遲退休改革不是要推動退休年齡‘一步到位’,也不是對所有人搞‘一刀切’,不是各羣體退休年齡‘齊步走’,也不是隻有延遲退休年齡這一項內容‘單兵突進’。”趙忠說,改革綜合考慮了勞動者崗位情況、健康狀況、職業追求和生活需要等多方面因素,更具有靈活性、包容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