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歐元成績單 共榮?共損?

歐元現鈔問世20週年,其階段成績值得探討。圖/美聯社

自申請後歷經3年努力,克羅埃西亞終於獲歐盟批准在2023年1月起開始加入歐元區,成爲第20個歐元國,大多數國民都正面看待;但歐元近期走勢卻異常低迷,俄烏戰爭、美國強勢升息及中國經濟放緩的衝擊,使歐元甚至跌破與美元平價的歷史低點,「美國與歐洲經濟目前正身處不同軌道」,鋒裕匯理集團分析師迪芬德(Monica Defend)表示,在此刻歐元現鈔問世20週年的里程碑上,其階段成績如何值得探討。

美國凱因斯學派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在「失控的歐元」著作中對歐元有許多批評,他認爲會員國被歐元綁在同一條船上,匯率及利率調節等貨幣政策工具由歐洲央行控制,可使用的財政政策也是綁手綁腳,因公約規範會員國赤字預算不得超過GDP的3%,違約可能被踢出歐元區,這些限制使南歐等後段國家經濟雪上加霜;他最後提出彈性歐元的改革建議,國家間仍然以歐元交易,但希臘歐元與賽普勒斯歐元或德國歐元不必平價;希臘前財政部長楊尼斯(Yanis Varoufakis)則舉美國與加拿大及澳洲與紐西蘭爲例,認爲他們緊密結合持續成長,卻沒有使用共同貨幣;另有部分經濟學家認爲歐元將在10年內消失。

但歐盟認爲會員國使用共同的貨幣是必要的,因歐盟致力營造歐洲單一市場,讓歐盟內部商品、服務、人員與資本均能自由移動,若使用不同貨幣,不僅有貨幣兌換的成本,會員國爲增加出口競爭力,將有促使貨幣貶值的誘因,例如義大利便於1979至1992年,13年間調降里拉匯率7次,干擾區域內的商業活動;相同的貨幣使企業進行貿易與投資活動更加便利,這幾年歐盟內部會員國間交易與投資比例明顯成長,歐元的助益居功厥偉。

「歐元將抑制貨幣不穩定,降低企業成本,確保低且穩定的利率。今天沒有人能想像美國有50種貨幣,美元使美國變得強大。歐元將使歐洲的聲音在全世界被聽見,這使它更能捍衛自己的利益,這遠遠超過純粹的貨幣利益」,前歐盟經濟官員Yves Thibault表示。透過不斷的討論與凝聚共識,1979年設立的歐洲匯率機制促使各國匯率保持在一定範圍內浮動,爲往後的歐元奠定基礎。歐盟也透過各種補助計劃,協助落後地區適應單一市場之競爭,拉近各國發展差異,此相互扶持的態度系源於長期溝通所建立之共識,但即使是如此深刻的情誼也仍有矛盾待解決,如波蘭的司法改革爭議及匈牙利總理與普丁的友好關係等。過去曾有日本倡議成立亞元以整合東亞經濟實力,多國間還曾簽署貨幣交換協議,但最後在各有盤算下銷聲匿跡,可見採取共同貨幣之困難度。

前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曾率領歐元區度過首次重大危機─歐債危機,因歐元區沒有統一的財政預算機構,各國的財政赤字須以自身債信發行國債融通,歐盟不會介入。當時投資人對歐豬五國債信的憂慮致其殖利率大幅飆升,擁有大量債券的歐洲銀行體質迅速惡化,歐元匯率隨之大跌,債務危機演變爲歐元危機。爲挽回市場信心,歐洲央行緊急實施「直接貨幣交易(OMT)」與「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等計劃,直接間接無限額購買成員國國債,藉此壓低殖利率,甚至實施負利率,最後成功把歐元及歐盟從瓦解邊緣解救回來。

當今的歐元匯率比歐債危機時期還低,看似問題更加嚴重,但實際上因爲債務期限較長,償還壓力較輕,歐洲央行在應對危機上更有經驗,手上可用的工具也更多,因此危險性尚不高。歐盟官員認爲,目前匯率純粹是表現出美元與歐元利差擴大的結果,歐盟現在除了能源必須對外採購外,其他產品已多能自給自足,因此民衆受歐元貶值的影響應屬可控。歐洲央行對於調升利率非常敏感,德國商業銀行曾形容歐洲央行在G10央行中的鴿派立場之強,「可能僅次於日本央行」;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也曾描述,開車時沒有人會全力以高速轉彎,而是要以適合的速度及當下情況轉變方向盤,表明歐洲央行將緩慢採取緊縮政策。因此,現階段在各種不利條件壓迫下,歐元應會在低檔繼續盤旋,等候體質與環境的改善。歐元能否如歐盟期待,創造出更多整合與加乘效果,將是未來被檢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