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兩岸農漁產貿易該如何解禁?
大陸近期陸續以檢疫爲由,暫停進口臺灣鳳梨、釋迦,以及其它各項農漁類產品。圖/本報資料照片
兩岸農漁產貿易既是政治、也是經濟議題,中國大陸爲全球重要的農漁產品進口市場,日本最重要的農漁產品出口國是中國大陸,臺灣具地理和人文優勢,何須捨近求遠。
若有意讓兩岸農漁產貿易重回正軌,在戰略上應調整「倚美抗中」基調,改採「友美和中」,即便要鞏固國防也要積極對話交流以防誤判(美中即使對抗也不放棄對話),並用具體實際行動來緩和兩岸關係,並重新檢討放寬對中國大陸600多項農漁產品的管制進口,主動釋出善意。在戰術上,應瞭解配合中國大陸官方正在積極推動三品一標(綠色、有機、地理標誌和達標合格農產品)來提高農產品質量品質和農業競爭力,促進優質農漁品牌消費,並積極朝向:
1、針對外銷主要及有潛力市場,除應深入調研外,應因地制宜修正臺灣農漁產品用藥暨管理規範,以符合買方規定及需求。
2、重新打造完整的臺灣農漁產品安全產銷供應鏈,落實各個環節的食用安全監管,彰顯安全農業的重要性,讓兩岸消費者能夠安心享用安全的農產品。
3、臺灣多爲小農種植,想解決問題,應重整農漁業團體,協助業者制定外銷農漁產品品質暨藥物殘留自主檢查公約,讓業者對產品品質和用藥安全,負起自主監管的責任避免陽奉陰違,而不是一味依賴政府把關。
4、協助整合農漁民,農漁會與批發和貿易商間的權利與義務關係,以合作伙伴關係取代壟斷競爭,地方政府應可扮演更積極角色。
5、臺灣現有檢驗機構品質不一,爲重建互信,應邀集具公信力的學者專家,重新覈定可爲兩岸官方信賴的民間農漁產品食安檢驗機構,分擔海關繁重的抽驗工作,便利農漁產品通關。
6、針對不同目標市場,設置農漁產品外銷專業園區,建立產銷標準作業流程,涵蓋病害及疫病診斷治療,系統管理,採後處理,安全認證及建立冷鏈物流體系等。
7、恢復兩岸農業專業人士交流,適度放寬管制自中國大陸進口農產品品項。
8、重啓「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適時解決雙邊農漁產品貿易通關相關問題。
9、從中國大陸對臺灣晶片及農漁產品不同待遇,臺灣產官學研應致力於育種暨保種技術研發,農漁業病蟲害快速診療技術,現代化農業整廠輸出,鮮活農漁產品保鮮技術及設施創新,冷鏈物流流程改善等,不再只着重於農漁產品的輸中。
10、透過實地調研,運用先進多元的加工技術及設施,生產符合中國不同消費羣偏好和需求的加工農漁產品,開展新的商機。
2023年開春,遠方的戰鼓聲隱然響起,臺灣各政黨已磨拳擦掌,爭先進入總統寶座賽道,2024總統大選結果,將決定臺灣的未來命運。臺灣身處地緣政治危機前線,如何避免擦槍走火導致局勢無法控制,實爲當務之急。近日重聽周杰倫的《止戰之殤》,有一股發人省思的震撼力,所幸臺灣民衆還可以用手中選票,決定自己和臺灣的未來,無須被迫在屈辱與戰爭間做出選擇,農漁民想自救亦復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