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王建宇:元宇宙是大數據全球信息化

中新經緯12月25日電 (張燕徵)12月25日,中國加入APEC三十週年工商界主題活動暨2021年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蔚星科技首席科學家王建宇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表示,元宇宙實際上就是大數據全球信息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蔚星科技首席科學家王建宇 來源:主辦方供圖

作爲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總指揮,王建宇長期關注宇宙的“星辰大海”。他表示,“從科學角度來說,宇宙是一個很豐滿、很神秘的領域,而當科技或大數據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在現實社會的基礎上會產生出一個並行的虛擬世界,也就是現在所提的元宇宙。”

王建宇認爲,元宇宙同當年的光通訊等概念一樣,是一種新的技術理念。但究其本質,元宇宙還是大數據的應用,目前的實際功能仍非常有限。

“我不太主張無限地去誇大這個東西,但它實際上是一個大口袋,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裝。”在王建宇看來,元宇宙背後要有一個具體的發展目標,把其中每一個單項技術或者每一個有特色的項目做好,而不是簡單地炒概念。

王建宇指出,元宇宙的框架主要源於數據,以後的空間信息和空間技術數據可能會成爲元宇宙的支撐部分。“比如仿真一個航天產品,在發射衛星時我們要做很多實驗,時間成本和經費成本都比較高,後來有了計算機仿真後,大數據推演成爲主體部分,若在元宇宙中模擬探索真實的宇宙世界,這能節約不少經濟成本。”

在王建宇看來,航天發展未來有兩個方向:一是研究更高更深的領域,例如探索宇宙是否存在第二生命;二是航天公司要形成產業爲經濟服務,把技術老老實實落地,這也是數字經濟的一種體現。

王建宇坦言,目前的衛星已從多方面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比如最具標誌性的例子就是天氣預報,幾十年前的天氣預報是非常宏觀的預測,隨着氣象衛星和計算機模型的進步,現在的氣象預告更加精準。還有導航定位,結合導航衛星和出行信息,能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的交通狀況,這些都已經在現實生活中開展大規模應用。

隨着宇宙空間及元宇宙概念大熱,近年不少社會資本進入商業航天產業。對此,王建宇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一是資源的導向和用戶風險,商業航天的資金來源、最終用戶和盈利模式,現在並不清晰,資金的重複投資比較大,可能發展到最後,80%甚至更多的商業航天企業會消亡。

二是和現有系統競爭風險非常大,目前已有強大的地面互聯網系統,空間互聯網將會面臨極大的競爭壓力。

三是空間固有資源的競爭風險,包括軌道資源、頻率資源、太空垃圾等問題。

四是航天產品的高技術和特殊性質量風險。其中,低成本、短週期和高可靠質量要求是矛盾。

“我們現在過分強調低成本,原來幾千萬元的東西用幾百萬,甚至幾十萬就希望做出來,可能導致質量或者可靠性下降,只有提高技術,保證質量,纔是商業航天的根本。”王建宇稱。(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編輯:付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