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運油20現跡臺海的和戰思維
中時社論
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友臺國會議員訪問團一行10人,在立陶宛國會友臺小組主席馬瑪竇率領下,11月28日清晨搭機抵臺訪問,解放軍派出27架戰機威嚇,運油-20加油機首次在列。空中加油機的出現,代表大陸空軍已具備進入第一島鏈外緣、甚至西太平洋空域活動的能力,將形成臺灣東側的戰略壓力。
啤酒瓶內的戰爭
當天解放軍戰機分兩套航路飛行,一套航路依照平常路徑,航經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另一套航路由臺灣西南空域經巴士海峽進入臺灣東南空域、太平洋,此航路飛行更遠,由一架運油20搭配兩架殲16戰機飛行。
運-20運輸機代號鯤鵬,是大陸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發展出來的重型軍用運輸機,爲目前大陸最大型軍用飛機。運油-20是運-20運輸機改裝的空中加油機,於2019年起試飛,並開始密集的測試,加油對象包含殲-20,已於2021年11月開始服役,目前至少5架。運油-20出現在臺海,臺灣戰略壓力倍增。
空中加油機加入戰鬥行列,最早出現在1986年美軍空襲利比亞首府的黎波里的軍事行動中。當年4月,雷根總統爲了壓制利比亞總統格達費的氣焰,下令駐紮英國空軍基地、地中海美國航艦及夏威夷島的戰鬥機,同時抵達利比亞上空轟炸,這是美越戰失敗後,逐步發展出來的新戰爭模式首次試煉。這次行動極爲成功,精準轟炸的黎波里軍事基地後,不帶走一片雲彩,市民一覺醒來還不知道首都已經被美軍轟炸過。
美軍能讓不同駐地的戰鬥機,繞過半個地球,在同一時間集結同一空域,靠的就是當時剛開發的空中加油機。由太平洋的夏威夷飛行到北非利比亞,行程超過一萬公里,因爲有空中加油機,戰鬥機不用中途落地加油,一路飛到北非,神不知、鬼不覺下,飛抵敵人上空進行軍事行動。
當然,美軍長程空襲利比亞成功,也扭轉戰爭的觀念,1982年英國艦隊遠征阿根廷福克蘭羣島,擊退島上阿軍,是人類第一次以海戰結束戰爭的先例。美軍成功空襲利比亞,也對空戰帶來新啓示,1999年科索沃戰爭以空戰模式完成戰事,也是人類第一次使用空戰完成戰爭的首例。
海戰、空戰都可以獨力完成作戰,代表「有限戰爭」可以進一步局部化,中共1990年代提出「打贏高技術戰爭」的軍事革命,就提出「局部戰爭」的觀念,那是要比美國在冷戰時所提出的「有限戰爭」,在更小的區域進行決戰的想定。爾後的「理想戰爭」觀念,包含「超限戰」的提出,都是希望戰爭能在「啤酒瓶內」打完。
外力介入破壞兩岸
伴隨戰爭機器的演進,戰爭的觀念也不斷翻轉,尤其空中加油機出現後,空軍可以集中力量,快速擊潰對手,類似第一、二次大戰,多個國家陸續捲入戰爭漩渦的可能性,將越來越低。在速度越快、戰場越小趨勢下,誰能掌握制空權優勢,誰就是贏家。
從制空權角度來看,共機持續性在臺灣西南空域活動,已讓國軍疲於奔命,空中加油機入列後,共機將有能力深入東南空域活動,國軍東部機場戰機也將反覆起降應對,不要說國軍戰機數量不如共軍,就是起飛、降落所產生的時間落差,就會讓國軍在空中戰場居於弱勢,要克服共軍戰機的威脅,只能依賴美軍的威嚇力。
共軍在獲得足夠的空中加油能力之後,戰機的移動與機動性將大大提高,從西到東、從南到北,任何地方有戰事,戰鬥機都可以從空中支援,地面的高鐵也可以迅速轉移地面兵力,若加上海上航母戰鬥羣,那麼共軍可以從四面八方圍過來。臺灣的戰鬥觀念必須立體化,眼光也不能只放在外島或西部海域的防衛,需要全盤的新規畫。而美國要「反反拒止」中共的威脅,也需要更大的決心,投入更多的資源。
以臺灣的人口、面積,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和大陸打仗,臺海戰爭風險增加,只好憑藉外力介入,但外力介入愈深,兩岸關係愈壞,這是兩岸關係現狀。習近平、蔡英文、拜登都不想打仗,現狀卻愈來愈趨近戰爭。「運油-20」現跡臺海,臺灣戰略壓力再升一級,人民需要更深入思考如何維繫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