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普發紓困金 救救窮苦人

社論

行政院擴大紓困特別預算規模,由4200億元提高到6300億元,立法院加碼到8400億元,併火速三讀通過行政院長蘇貞昌稱將「從優、從寬、從速」執行,「個人紓困」受惠者將增加330萬人,達到730萬人,並對家中有國小以下孩童,以及國、高中及五專前3年身心障礙生,不排富發放每名1萬元。非常不幸,錯誤政策不但引起反彈,近日接連發生因失去現金收入而生活困難者不幸的輕生事件政府必須檢討並提出有效對策,避免更多悲劇發生。

政策宣佈後立刻引起反彈,特別是遊覽車導遊等觀光業者,等同全部失業補貼額度卻比去年大幅縮減,業者抱怨不如直接裁員,讓員工領「失業補助」更好。對國小孩童及初生嬰兒家庭不排富普發補貼也引起爭議。這些家庭的生活未必都受到疫情影響,而且在性質上和生育補貼混淆不清,紓困預算並未花在刀口上,也對家有長照老人的家庭不公,被譏諷爲「政策買票」。

政府在擴大紓困之前,完全不做嚴肅的政策檢討,也不聽取業者和勞工的意見,直接在冷氣辦公室中做出決策基本上只是按去年做法稍微放寬,反正預算加倍經費多多,這種只會撒錢的怠惰模式,一直被外界詬病,但政府就是我行我素,還自我感覺良好。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問題很快就出現。

怠惰的撒錢只是政策買票

媒體報導新北市五股區某社區黃姓遊覽車司機,因營業受疫情嚴重衝擊、形同長期失業;和親人共餐訴苦之後,由16層的社區大樓頂樓墬樓身亡。這事件發生在政府大力宣揚「紓困4.0」的原則是「從優、從寬、從速」後立刻發生,可說是極大的諷刺。若政府堅持己見,自認爲擴大方案已達「開倉濟衆」效果而沾沾自喜,認爲民衆應該感恩戴德,那就會如同防疫工作一樣,因自滿而不知風險和問題所在,讓錯誤的政策繼續「殺人」。

本報5月26日社論已指出,這波疫情爆發後實施3級警戒,嚴禁人羣聚集,衆多服務業接近停止營業,其衝擊將數倍於去年;必須改變紓困模式,將資源集中給真正需要的民衆,勿針對受衝擊的「行業」補貼,而要針對「非高收入家庭」。而且可以簡化作業,以前1年報稅資料爲據直接入帳,無條件先給予3個月基本工資補助,以維持其基本生活。其道理很簡單,企業若沒有補助,最壞的結果是歇業或倒閉,股東們失去獲利,生活暫時還不至於發生困難;但中低收入的勞工或靠現金收入的小店鋪、超小型企業就會立刻陷入絕境,需要政府伸出援手。

可以稍微設算,若以臺灣目前大約884萬戶家庭,其中54%戶內人口不到2人,若提供所得較低的半數(239萬戶)每戶每月1萬元,連續3個月補助,費用是717億元;另外46%家庭人數超過2人者的半數(203萬戶)每戶發給近基本工資的2萬元,連續3個月,費用是1218億元;全部支出1935億元,才接近2000億元而已。以紓困4.0增加的4200億元來看,只是接近其額度的半數,卻能確保全臺灣一半的低薪、受衝擊最嚴重家庭,能夠在基本生活保障下暫度危機。剩下另一半預算,還可以用來支持那些若沒補助可能即將破產、產生大量失業,且未來難以恢復營運的行業。

富普發維持社會安全網

這種「排富、普發」的原則或概念,不僅本報大聲疾呼,在野黨也有建議,甚至執政黨部分委員也曾聯名提議,雖然建議金額不一,原則卻都相同,都希望建構一套在疫情嚴重衝擊下,收入近乎完全消失時,能夠維持弱勢者基本生計的臨時「社會安全網」。若政府無動於衷,大概只有未來選舉的全面潰敗,才能讓這個傲慢的執政黨清醒。